【前言】
1976年那会儿,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糟糕了。就在他快要不行的时候,叶剑英等几位同志专门赶过来探望他。
主席费了好大劲才从床上半起身,脸色惨白,痛得五官都皱在了一起。
汗珠儿一点点从脑门上冒出来,动一下身子都感觉特别费劲儿。
叶剑英望着躺在病床上的主席,发现他的精神头大不如前了。
他一步一步走到主席床边,眼里噙着泪水,声音哽咽地说:“主席,我迟到了,您还有啥需要吩咐的吗?”
主席多次张嘴却没能说出话来,他只是轻轻地在叶剑英的手背上敲了几下作为示意。
跟主席说完再见,叶帅就回了自己办公室,开始琢磨主席刚才那话是啥意思。
没过多久,叶帅就火急火燎地来到了粟裕的家。
粟裕瞧见叶剑英突然到访,心里头挺惊讶,直接就问:“叶帅,这么晚咋还来了呢?是有啥急事找我吧?”
叶帅琢磨了好一阵子,然后才开口说:“主席现在病得很重,情况相当危急。咱们得为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打算,千万记住,要把嘴管严了,对谁都不能说出去。”
粟裕听完那番话,心里头已经有了数,叶帅讲的那意思他懂了。他干脆地回应:“叶帅,你放心吧。”
叶帅究竟跟粟裕讲了啥秘密呢?为啥粟裕在主席眼里会那么关键呢?
【参加革命】
1907年那会儿,粟裕在湖南会同县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呱呱坠地。
我家从祖辈起就经营着小买卖,所以跟其他家庭比起来,生活条件还算宽裕。
粟裕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家里人就把他送到学堂去念书了。
过了好些年,这个一直挺平静的家庭,突然遭遇了个大变故。
这一年,一帮成了匪的坏人闯进了山里的小村庄,他们碰到人就动手,把村里值钱的东西全都抢了个精光。
粟裕家里也遭遇了不幸,粟裕的爸爸这时感觉,继续留在那个小山村,可能连最基本的安全都没法保障了。
过了几天,粟裕一家没办法,只能往外地跑。可那时候正赶上乱世,想找个能安顿下来的地方难啊。
粟裕心里头特别烦那些军阀,有天晚上,他跟老爸说:“爸,你让我去当兵吧,咱们不能老是这么过着苦日子啊。”
但老爸果断地回绝了他的这个要求,一脸正经地说:“你以为当兵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啊,一不小心命都可能搭上,你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头吧。”
粟裕这时候心里已经铁了心要去当兵,为国家出力。老爸要是不答应,他就打算自己悄悄溜走。
这时候,粟裕已经到了常德学院开始上学,老爸也没办法,只能让常德的亲戚帮忙照应一下。
在学校念了好几年后的一天,粟裕琢磨着回家看望亲人。可没想到,敌人居然摸清了他的行踪,打算偷偷地把他给逮住。
不过,粟裕那晚有事没回家,敌人就直接硬把粟裕的父亲给抓走了。
粟裕听到这个消息时,他老爹已经被敌人狠心地给害了。
粟裕下定决心,要给老爸讨回公道,让那些坏蛋得到应有的惩罚。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革命队伍,跟着大家一起,奔向了井冈山。
1929年的时候,因为身体不太好,毛主席就到根据地那边去休息和调养身体了。
出于保障主席安全的考虑,上头专门指派了粟裕他们这些战士,负责确保主席的人身安全。
就在这个时候,粟裕头一回见到了毛泽东主席。
粟裕走到主席跟前,小声告诉主席:“主席,我是粟裕,按照上面的安排,我来负责您的安全。”
主席之前从前线的报告中就了解到粟裕打仗十分勇猛,还经常帮助战友,因此当听到这个名字时,主席并没有感到惊讶。
主席轻轻一笑,说道:“啊哈,你就是粟裕吧,挺好,小伙子看上去挺精神,有你们在,我的安全就交给你们了,我心里踏实得很。”
粟裕在陪伴毛主席的同时,也钻研起了一些灵活机动的打仗方法,就是游击战术。
由于他作战勇猛,不懈努力,仅仅数年时间,就直接被提升为参谋长。
粟裕能取得这些成绩,全靠他自己拼命干,当然也少不了毛主席的指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好好调养,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慢慢好转起来了。
一个晚上,领导在屋里头翻阅着前方的战况汇报。
毛主席轻轻颔首,做了个手势让粟裕坐下,接着说:“粟裕啊,我对你的军事才能一直都很赞赏。不过,别忘了也得加强文化学习,这样才能成为更加出色的指挥官。”
这时候,主席对粟裕也是赞不绝口,十分看重。
【深受信任】
粟裕始终牢记主席的交代,一有空闲就翻起书本来钻研知识。
毛主席对粟裕的成长过程感到特别欣慰,心里头对他抱有非常大的盼头。
那时候,国家正闹得不可开交,敌人已经悄悄把手伸进了我们赣南苏区里头。
接到上级的命令,粟裕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带着队伍匆匆赶往赣南。
在靠近吉水那地儿,我们跟敌人干了一仗,打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我军士兵不顾一切,拼命战斗了好几个小时,把敌军打得节节败退。
这时候,粟裕直接站到了战斗的最前沿,跟战士们一块儿冲锋陷阵。
战斗眼看就要收尾了,这时候,敌军的一枚炮弹猛地朝我军最前线砸了过来。
粟裕大声喊着:“赶紧撤,快撤,往后面的安全地方去!”
有些战士侥幸躲过一劫,但炮弹爆炸后的冲击波还是不小心伤到了粟裕。
粟裕突然间眼前一黑,耳朵被炮弹的巨响震得嗡嗡直响,接着他就重重地摔在了战场上。
士兵们立马冲过来,扯着嗓子呼唤:“头儿,头儿,快醒醒,敌人已经跑啦。”
几个士兵用临时搭的木板抬着粟裕,匆匆送到了医院。
粟裕缓缓恢复知觉时,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了。
旁边的大夫开口说:“领导,您真是福大命大,好在没伤到关键地方。您现在感觉咋样,还有哪儿不对劲儿不?”
粟裕小声地说:“真心感谢你们的关照,我挺好的。仗打赢了吧?”
医生眼含泪水,哽咽着说:“首长,我们赢了。那些战士们真的都很棒,是他们不辞辛劳地把您送到医院的。”
不过,由于长年打仗加上对身体疏于照顾,粟裕渐渐落下了头疼的毛病。
医生看到他时,特地提醒:“领导,虽然您现在身体慢慢好转了,不过千万别去干那些太累的活儿。”
中央在了解了这个情况后,和毛主席一起仔细琢磨了一番,最后决定:“把粟裕从前线指挥的位置上调回来,让他回到中央工作。”
过了几年,上头把粟裕调到了主席那儿,让他近身帮忙。
两人一碰头,主席就直接开了口:“我把你从前线调回来,你可别往心里去啊。想不想回中央,帮忙处理下后方的事儿?”
粟裕沉思片刻,然后抬头说道:“主席,我啥都听党中央的。要是让我回中央干活,哪怕不上战场打仗,我也得把后方的活儿干得漂漂亮亮的。”
主席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粟裕啊,咱俩搭档干活也有十多个年头了,你办事情,我那是百分之百的信任。”
粟裕虽然老是头疼,但他干起工作来还是拼尽全力,经常一整天就眯那么两三个小时的眼。
粟裕因为长年累月地辛勤工作,再加上对身体照顾不周,有一天他突然觉得头特别疼,全身也使不上劲儿。
在办公室里,领导注意到了这个情况。
看着粟裕脸色发白,主席关切地问:“你最近头是不是又疼了,是不是又没顾上好好休息啊?”
粟裕不好意思地应了声,说:“主席,您别担心,我这头疼是老毛病了,过阵子自己就好了。”
领导直接了当地说:“大家都知道你干得漂亮,但要是你还不关心下自己的身体,我立马就得给你把工作全停了。”
到了1976年那会儿,主席身体渐渐不行了,好多事情也慢慢浮出水面......
【提高警惕】
在二中全会期间,主席明显感觉到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他时不时就咳嗽,头也总是晕乎乎的。
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发现主席这时已经得了肺炎。
肺炎让主席受苦受难了一年多。在医院躺了一段时间调养后,虽说身体一点点在恢复,但主席那会儿已经变得非常虚弱。
1976年的时候,主席突然间心脏出了问题,就是心肌梗塞,他躺在床上,汗水湿透了衣服。
主席这时心里头已经明白,自己的身体怕是已经很不行了。
叶剑英和其他几位中央的大领导一块儿到医院去看望病人。
叶帅走到病床旁,主席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叶帅手背上轻轻敲了几下,然后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可以走了。
叶帅慢慢踱步离开病房,从兜里掏出一支烟,心里头琢磨着主席刚才那话是啥意思。
琢磨了一阵子,叶帅似乎懂了,那会儿情况挺特殊,主席的意思就是让自己得守住党里好不容易得到的那些成果。
没过几天,全国上下都得知了毛主席离世的消息。
叶剑英在负责料理主席离世后的相关事务时,江青一伙的勃勃野心也开始慢慢浮出水面。
叶剑英心里明白,单凭他一己之力是办不成事的。这时候,他脑海中浮现出主席生前特别倚重的一位人物——粟裕。
接着,叶剑英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吩咐:“赶紧给粟裕元帅打个电话,请他到我这儿来一趟,就说我有急事需要和他当面谈谈。”
当天晚上,粟裕直接就去了叶剑英那儿。
一踏进屋里,叶剑英立刻吩咐工作人员都出去,屋里头就剩下他们俩了。
粟裕瞧着这场景,心里直犯嘀咕,开口就问:“叶帅,是不是有啥急事发生了?”
叶帅直接跟粟裕聊起了主席留下的那份没说出口的交代,他讲:“咱们得拦住江青那帮人的坏心思,不能让他们的阴谋成功,得守住咱们好不容易拼来的共产主义大业。”
叶剑英把自己的打算全盘托出,他们俩那晚足足聊了四个小时。
要走的时候,叶帅专门跟叶剑英交代:“千万别多嘴,跟谁都不能说漏嘴。”
在粟裕、叶帅等几位中央大佬的精心布局下,江青那帮人终于被一锅端了。
这时,叶剑英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他慢慢开口说:“主席,您的愿望,我总算给实现了。咱们党,还是跟以前一样。”
1984年,粟裕的身体状况恶化,最后在北京离开了人世。
听到粟裕去世的消息,叶剑英眼眶瞬间湿润了,他声音低沉地说:“粟裕是我们党内的一位优秀同志。”
【小结】
中国共产党刚开始成立时,只有五十几号人,是个小党。不过,经过九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现在它已经拥有了八千九百多万名党员。
在中国,有个大党能一直掌权这么多年,原因其实不少,但说到底,最关键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心里有股子坚定的信念。
在中国奋斗和发展的道路上,碰到了好多好多超乎想象的挑战和难关。
面对重重难关,老一辈的革命先辈们表现出了勇敢无畏、积极向上的革命态度,乐观面对一切挑战。
他们的英勇事迹会让人民永远记住,他们的精神长存心间。
他们的努力和贡献,大家会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不会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