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记录种——五月四节蜉,是如何从白洋淀发现的?记者揭秘→

雄安发布 2025-04-15 19:11:26

白洋淀水生生物“家谱”添新丁 发现中国新记录种五月四节蜉

视频摄制:李畅

过筛、冲洗、倒入托盘、挑选……4月14日,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实验室内,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监测处负责人、一级业务主办乔雅君细致地对当天从白洋淀取回的底栖生物样本进行挑选。

4月14日,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实验室内,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监测处负责人、一级业务主办乔雅君正在对当天从白洋淀取回的底栖生物样本进行挑选。河北日报记者李畅摄

底栖生物是栖息于水域底内或底表的生物,是水生生物中的一个重要生态类型。说起白洋淀的水生态监测,最让乔雅君记忆犹新的是,去年4月在监测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五月四节蜉。“经过形态学专家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精确比对,证实了这一中国新记录种的存在。”乔雅君说。

结束手头的工作后,乔雅君从实验室冰箱内取出一个高8厘米、直径2厘米的小瓶子。多半瓶透明液体中漂浮着一只头顶两根触角,后背长着“翅膀”的小生物,这就是“白洋淀版”五月四节蜉。

4月14日,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实验室内,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监测处负责人、一级业务主办乔雅君正在展示标本样本瓶中的五月四节蜉。河北日报记者李畅摄

乔雅君介绍,五月四节蜉属于节肢动物门蜉蝣目四节蜉科,是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中典型的清洁指示物种。这个物种由俄罗斯学者与中国著名蜉蝣分类学家童晓立于2021年首次共同描述并报道,其模式产地为俄罗斯远东地区。

虽然名字叫“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但它的身长只有0.5厘米。这个小小的物种是如何从白洋淀发现的呢?

2024年4月在白洋淀发现的中国新记录种——五月四节蜉。河北日报记者曹铮摄

“从2023年起,我们每年春、夏、秋三个季节都会在白洋淀内采样,进行水生态监测,主要对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生物等进行监测。”乔雅君说。为有效支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与保护,全面掌握白洋淀水生态状况,2024年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组织开展白洋淀及主要入淀河流水生态监测工作,初步摸清白洋淀及主要入淀河流水生生物本底。

那次水生态监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在白洋淀内的30个点位进行采样。白天采样结束后,连夜进行活体样本挑选。其中,在鸪丁淀水域内采集的底栖生物样本给大家带来惊喜。五月四节蜉这一珍稀物种的稚虫就是在该水域首次采集到的。经过形态学专家初步鉴定,并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精确比对,确认采集到的稚虫与五月四节蜉模式产地的DNA条形码序列相似度高达99%,从而证实了这一中国新记录种的存在。

五月四节蜉是一种敏感型水生生物,被视为水体清洁的指示生物。它的出现说明白洋淀水生态系统持续向好。乔雅君介绍,白洋淀内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鱼类、大型藻、底栖生物等构成了白洋淀的生态网。生物的多样性则证明整个水域内生态系统能量物质的利用越充分。同时,生态网越来越密,整个水体的稳定性就比较好。

记者采访过程中,一批监测设备送到了监控中心。“今年5月我们又要开始进行大规模水生态监测了,这是刚刚置办的采样器材。”乔雅君说,今年该中心将加强监测和实验力量,时刻关注白洋淀水生态环境的细微变化,为华北明珠生态健康积累坚实的数据基础。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曹铮、李畅)

0 阅读:4

雄安发布

简介:雄安新区唯一官方大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