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民国十七年)夏天,洛阳连降暴雨,引发了洪涝灾害。在洛阳城东北十几公里的邙山脚下有个名叫金村的小村庄,村子坐落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内,村民世代以务农为生,千百年来波澜不惊。
连日的大雨浇塌了村子东南面的一处农田,露出了一个黑漆漆的洞穴,雨水流入洞中发出奇怪的响声。民国时期洛阳邙山盗墓成风,几乎家家盗墓,户户挖宝,因此这里的村民基本上都懂一些文物知识。
村外出现洞穴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村子,很多人跑到村外去看热闹,懂行的村民马上意识到这是遇到古墓了。有胆大的下到洞穴里挖出了几件青铜器,这下不得了了,金村发现古墓的消息一夜间传遍了洛阳。
1928年正是洛阳地区盗墓最猖獗的时候,彼时的河南正陷在军阀混战的泥潭里无法自拔,几路军阀打来杀去,地方官府无所适从,乡间盗匪横行,邙山上更是盗墓成风,几乎成为公开的生意,洛阳地方当局甚至公然征收盗墓税,等于默许甚至纵容了这种犯罪行为。
令人痛心的是金村大墓就这样极其偶然地出现在最不该出现的时代,生不逢时的金村大墓自发现那一刻起便已注定了悲剧命运。
附近的盗墓贼们听说金村惊现大墓,马上闻着味儿汇聚到金村,刚刚发现的大墓还没来及科学的勘察就被盗掘了。从墓中出土的青铜器通过洛阳的古董商转手流向省城开封,随后又流向北平、上海等地。
开封城中的古玩市场上刚一出现金村青铜器,便迅速引起了开封圣公会传教士怀履光的高度关注,这怀履光是加拿大圣公会传教士,是个有名的“中国通”,他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来到中国,先在福建活动布道,宣统二年(1910年)北上开封,开封当时是河南省城,怀履光选择了这里开展他的布道工作。
怀履光这个洋人想在保守思想最浓厚的中原大地布道,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于是他为了打开河南市场,做了大量铺垫工作,说白了就是一句话:
收买人心
他先是在聚会上宣讲卫生、教育问题,后来又在河南闹灾期间发起募捐,又从加拿大募捐回来善款赈济灾民,并先后出任河南省众多慈善机构的负责人,而且和河南督军张福来等军政要员保持了非常密切的联系。
怀履光后来之所以能在河南肆无忌惮地盗墓挖宝,应该和这层保护伞有密切关系。
怀履光在古玩市场上发现了一批从未见过的青铜器,经过追踪来源,最终锁定到了洛阳金村。事不宜迟,怀履光当机立断和美国人华尔纳一起从开封顺藤摸瓜追到金村,希望看一看这座大墓的真面目。
赶到金村后,怀履光马上来到出土青铜器的那个洞穴跟前,经过初步勘察,这个中国通得出了结论:这里绝不仅仅只是一座大墓,而是一片高等级的墓葬群!
后来经过证实,这里正是东周王陵。
东周自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延续了五百多年,传了25代周王,这些周王死后都葬在了洛阳附近,目前已知的周王陵大致有三个:
王城陵区、周山陵区、金村陵区
王城陵区位于今天洛阳市区王城公园到王城广场一带,这里是洛阳的闹市区,出土过震惊全国的天子驾六车马坑,还发掘过数座周天子级别的大墓,现在那里建有天子驾六博物馆,一个深藏地下的小博物馆,很值得一看。
周山陵区位于今天洛阳周山森林公园一带,现存有四座大冢,不过具体墓主身份还有争议,有待进一步的考证吧。
金村陵区位于洛阳市区东北邙山脚下的金村,这里在古代曾是汉魏洛阳城的所在地,发现的周王大墓就位于汉魏洛阳城内城的东北角。
怀履光到金村后先是找到洛阳最大的盗墓头子谈生意,砸重金垄断了金村文物的买卖,又招募乡民准备开始挖掘。金村附近的村民很多都被怀履光拿出的真金白银吸引,纷纷加入怀履光的盗墓队伍。
当然善于伪装的怀履光欺骗他们说挖出文物是要送到省城加以保护,当时怀履光头上还有河南省慈善机构负责人的头衔,朴实的乡民们轻易相信了他的话,哪里会想到这个笑眯眯的洋人背后却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就这样连哄带骗,怀履光在当地拉起一支挖宝队伍开始了疯狂的盗掘。
经过怀履光的勘察,洞穴附近还分布着7座类似的大墓,另外还有3座车马坑,一共是8座大墓加3座车马坑。这些大墓结构上相似,排列整齐,北部城墙下有6座大墓,每座墓之间相隔60米左右,南边一排有2座墓。这些大墓都是“甲”字型高等级大墓,所谓甲字形大墓就是大墓坐北朝南,墓室位于北部中央,南边中间有一条狭长的墓道通向地面,形成了一个“甲”字,故曰甲字形大墓。
甲字形大墓在古代一直是高等级的墓葬形制,只有天子皇帝才能享用,一般只要发现是甲字形大墓,多半都是帝王级别的。
虽然这些大墓都采用了防盗措施,比如在墓室上方加了木炭层和卵石层,如果有盗墓贼打盗洞下去,很容易引发塌方将不速之客砸死在墓中。不过可惜地是野蛮的怀履光采取的是“大揭顶”的方式,从上面一层层挖开,就像把房顶直接掀开,所有的防盗措施瞬间失去了作用。
民工们挖到墓室后找到了周王的棺椁,在棺椁旁边出土了大量价值连城的青铜器。随后怀履光又指挥民工往墓室四周挖,又发现了陪葬的车马坑,出土了大量车马饰和马骨架。
8座周天子大墓怀履光整整挖了6年才结束,你可想而知这些墓该有多庞大奢华,墓中的陪葬品又该有多丰富,如今也只能长叹一声。
有一个问题至今都没弄清楚,那就是怀履光那洋鬼子到底挖走了多少文物?
只怕连怀履光本人都不一定清楚,不过他在几年后出版了一本书《洛阳故城古墓考》,在这本书中他详细介绍了金村大墓盗掘前后的详情。其中他专门记录了300多件(组)出土文物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他书中提到的都是最有代表性的文物,不是他盗掘的全部数量。
怀履光把这300多件(组)文物大致分成6个大类,并在书中列出了详细的表。
其中车马饰91件(组)
兵器86件(组)
明器和礼器61件(组)
玉石器61件(组)
装饰品51件(组)
编钟与石磐37件(组)
这些文物很多都刻有铭文,有的铭文甚至能和《竹书纪年》相印证,可想而知有多珍贵。令人痛心的是这批国宝级文物如今留在国内的很少,绝大部分都被怀履光漂洋过海带走了,如今遍布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地区的私人或单位手中。
怀履光到底盗走了多少宝贝?现在主流说法都说“几千件”,确切数字只怕永远都无法知道了。
因为怀履光偷回去的文物实在太多,有加拿大专家不无自豪地声称加拿大多伦多博物馆是中国以外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拿着无耻当光荣,以偷窃他人国宝为能事,不以为耻反而沾沾自喜,不知道是谁给了他们如此的优越感呢?
从1924年到1934年,怀履光在河南盗墓整整十年,盗运回国的文物数量是个天文数字,永远查不清楚了,怀履光的盗墓行为给金村大墓甚至整个河南的文物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经过他的盗掘,宏大丰富的金村大墓彻底毁于一旦。
怀履光虽然罪孽深重,不过好在他毕竟还是文化学者,也是加拿大著名的考古学家,不像一般盗墓贼那样只抢金银珠宝。他留下的那本《洛阳故城古墓考》记载了金村大墓许多重要的信息,特别是挖掘时的现场情况,这是目前研究金村大墓的重要文献资料,这也算是怀履光为金村大墓做的一点赎罪吧。
如今离怀履光当年盗墓已经过去了九十多年,现在的金村大墓遗址早已面目全非,墓室塌陷,地面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北边的城墙依旧无声的矗立在天地之间,见证着近百年的沧桑变迁和金村大墓那抹不去的伤痕。
金村之殇,邙山大地上回荡至今的一曲悲歌。
自己不争气,
幸好不是那10年间发现的哦
以耻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