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摊牌了:普通人还能不能买房?

翔哥说房子 2025-04-05 09:39:45

你发现没有?最近银行求人借钱的样子像极了双十一求好评的淘宝店主。很多人可能还没察觉到,当借钱变成银行的主KPI时时代的风向已经变了。这周各家银行突然集体"大放血",30-50万消费贷额度砸向市场,利率击穿2.6%,期限拉到史无前例的7年。这反常操作背后银行摊牌了。

·01消费贷-"化债贷"。很多人理解消费贷是国家失心疯了,想着大家靠借钱拉动内需。其实消费贷的背后不是刺激消费,而是抢救资产负债表。表面看是鼓励买包旅游,实则是给全民债务做"人工呼吸"。

2023年初那批借3.6%消费贷续命的人现在正面临集体到期。深圳小老板用消费贷填了200万经营窟窿;北京码农靠消费贷撑着2.3万月供;三线教师借了30万给孩子凑留学保证金。如今两年过去这些人突然发现:债务没减少,收入也没涨。于是银行送来升级方案:利率再降1%,期限再延4年。相当于国家在说:"我知道你现在还不起,咱们再续7年"。

·02期期限暗藏国运底牌:低利率才是新常态。这里想跟大家分享几个观察银行敢锁定7年低息等于摊牌三件事:

→1通胀暂时死透了:CPI连续4个月低于0.3%,制造业PPI负增长11个月,根本不存在大水漫灌的基础。

→2.赚钱难度升级:居民收入增速(5.2%)跑不过M2增速(9.8%),存款越多购买力蒸发越快。

→3全民去杠杆继续:居民负债率62%仍比2019年高15个百分点,需要至少7年消化。日本1998-2007年通缩期贷款利率从4.9%降到1.4%;美国次贷危机后0利率维持7年。我们隐隐约约也在复刻这个剧本,所以看懂的你就跟我眨眨眼。

·03买房逻辑巨变:从"闭眼抢"到"精细算"。现在该不该买房?先看两组数据:租金回报率:北京1.8%,上海1.9%,远低于消费贷利率。租售比:深圳达68年(国际警戒线25年)。这说明什么?房子正在从资产变成消费品。

当然世事无绝对,房地产市场也是市场,房子作为商品符合商品一般规律,物以稀为贵。所以看懂的你就跟我眨眨眼。其实在低利率沼泽里站着不动比乱跑更危险。这轮消费贷根本不是刺激经济的大招,而是给全民债务按下的暂停键。7年缓冲期里既不会有房价暴涨的狂欢,也不会有断供潮的惨烈。

真正的聪明人正在用低息贷款置换高成本负债,用时间换空间悄悄转移风险。当国家开始帮你展期债务时,你要做的不是all in而是重新校准生存坐标。

如果您还问我要不要买房,那我这篇文章白写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