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加力博士后引聚:年底累计达万名
今年发起“十大行动”,计划举办专场招聘10场以上、组织4场产才对接活动,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累计突破1000个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
作为国家战略人才后备力量、青年科技人才生力军,博士后群体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在实现科技创新重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是全国博士后制度实施40周年。青岛市政府新闻办日前召开“强信心 亮举措 促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全面介绍青岛“加快博士后人才集聚 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简称“十大行动”)相关情况。此次推出的“十大行动”聚焦博士后招引集聚、创新创业、金融赋能、成果转化、助企纾困、产才对接、平台扩容提质、生态优化提升、联盟协作、学术研讨等方面,全面升级博士后人才政策和服务体系,充分激发博士后创新创造活力,让博士后人才在青岛这片创业热土上大有作为。
招引集聚
力争年底累计集聚博士后1万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深谙“人才强市”之道的青岛,早在1988年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时,就已经拉开了招收培养博士后高层次人才的序幕。
37年来,青岛不断优化吸引集聚博士后人才来青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举措,先后出台《青岛市促进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实施细则》《青岛市“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等,全市博士后人才培养阵地不断扩容、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各级博士后平台358家,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4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3家、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56家,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博士后招收培养、创新创业平台体系。据统计,全市累计博士后进站8767人,出站留青率达76%。
为进一步集聚博士后高层次人才,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本次推出的“十大行动”中,放在首位的便是“博聚英才”博士后招引集聚行动。
“全年计划举办博士后专场招聘10场以上,力争2025年年底全市累计集聚博士后在青创新创业人才达到1万人。”发布会上,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学俊表示,聚焦“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青岛一方面组建专业化引才团队,赴北京、上海、西安等高校资源密集地区开展巡回招聘,精准对接当地高校院所及重点学科,靶向引进高层次青年人才;另一方面,利用“蓝洽会”“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等影响力大、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品牌活动,特设博士后人才招聘专区,系统展示青岛博士后科研平台优势、人才扶持政策及优质岗位需求,吸引海内外优秀博士来青工作。
“引”好更要“育”优。做好博士后“育”的文章,离不开平台建设。“十大行动”明确提出,实施“博筑高峰”博士后平台扩容提质行动,聚力打造国家、省、市三级博士后招收培养、创新创业平台体系。特别是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链主”企业和重点企业,具有博士后招收能力的,由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直接认定为青岛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优先推荐备案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同时,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前沿性、创新性强的学科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创新创业
“以赛代评”跳出传统奖金发放模式
要让博士后在青充分释放人才活力,并非简单地靠外力硬撬,关键是“不禁其性,不塞其源”,因势利导予以制度供给。
“博揽英才 创领未来”博士(后)创新创业行动旗帜鲜明地为博士后创新创业“摇旗呐喊”:继续举办2025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人才招引赛”,高质量参加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并建立“赛事+招引”融合发展机制,计划年内开展3场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专题宣传推介,搭建人才与企业、资本、项目的对接桥梁。
其实,早在2019年,青岛就在全国率先举办了省级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大赛舞台,累计引进博士后283人、创新项目182个,还储备创业项目156个,获奖博士后留青率达到80%以上。“为推动大赛项目落地转化,我们还在全省率先创建了省级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区及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5家、‘科小’企业122家、‘小巨人’企业34家,企业累计获得知识产权1200项,去年已实现税收9400万元。”发布会上,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丁华表示。
以赛为媒的做法屡见不鲜,不过,青岛今年在赛事规则上推出新打法。“在获奖支持上,我们今年跳出传统奖金发放模式框架,采用‘以赛代评’的方式。”丁华介绍,本届大赛将拿出60个“省博新计划”岗位支持获奖项目,获得金奖的进站博士后将纳入“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A类给予其科研经费及生活补贴支持,获得银奖的进站博士后将纳入“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B类给予其科研经费及生活补贴支持,为优秀博士后青年人才提供“扶上马”的支持和“送一程”的保障。
不仅如此,着眼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青岛聚焦博士后创新创业、置业安居等需求,今年还将推出“博汇金智”博士后金融赋能行动。其中包括:联合金融机构专门发行“博士后银行卡”,提供博士后消费贷、博士后信用贷及其他金融增值服务;博士后最高可享受50万元的消费贷款额度,并给予优惠利率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博士后,最高可享受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以满足其在企业扩大规模、技术研发等方面更高资金需求。
产才融合
创新创业项目累计突破1000个
产业赋能、城市赋新,人才是“一线牵两头”最核心和关键的一笔。
此次推出的“十大行动”,如“博荟硕果”博士后成果转化行动、“博智惠企”博士后助企纾困行动、“博创未来”博士后产才对接行动将博士后这一高层次人才群体进一步置于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以最大程度发挥人才对于产业升级的带动力,让博士后人才创新这一“关键变量”真正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着眼成果转化,青岛立足产业发展需求,择优认定一批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整合政策、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为博士后成果转化提供全周期服务。同时,组织开展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评选,重点遴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优质项目,组建导师团队,为入选项目提供技术升级、商业模式优化、融资对接等辅导,到2025年年底累计培育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突破1000个。
开展助企纾困,青岛将聚焦企业转型升级需求,组建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专项行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围绕关键技术瓶颈开展现场技术咨询与诊断,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同步推动博士后团队与企业开展技术研发、项目合作,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常态化收集企业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技术难题和创新需求,形成动态更新“企业难题清单”,面向全市博士后设站单位公开发布需求,依托国家级、省级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揭榜领题”平台,组织博士后团队“揭榜攻关”,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精准产才对接,青岛将围绕“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聚焦“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依托博士后设站单位学科优势与行业资源,搭建博士后与高校院所、科研平台、金融机构、重点企业的精准对接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靶向对接支撑。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通过企业设展、项目路演、实地参观、专题座谈等方式,全年精心组织4场产才对接活动,促进供需匹配、靶向引才、共建合作。
优化生态
打造人才近悦远来的“理想城”
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想方设法“留住人才”,让他们在青岛心无旁骛“干事业”,是这座城市招引集聚博士后人才的最终目的。
发布会上提出,青岛将开展“政解博策”博士后生态优化提升行动,聚焦博士后发展的“关键小事”,搭建“唯才·唯青岛”青岛市人才数智赋能平台——博士后服务专区平台,实现博士后资助发放“一网通办”;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博士后政策专题培训,系统解读资助政策、进出站管理规范及培养流程,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全力营造拴心留才的良好生态;发布《青岛市博士后工作白皮书》,集中展现青岛在博士后工作领域的特色做法和显著成效,提升城市人才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向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层次人才展示青岛的创新生态和发展潜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善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的青岛,早在2020年就成立了青岛市博士后平台协作联盟,以“协同作战”的打法,集聚博士后各类优质资源。
此次推出的“博聚凝力”博士后联盟协作行动,围绕科技研发、创新创业、产才融合三大板块,构建“跨部门协同、跨行业联动、开放式创新”的合作平台,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高效配置与有机融合。同时,组织联盟单位开展博士后服务基层、项目路演、学术交流、人才联谊等,促进博士后设站单位间资源共享与深度合作,推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省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博士后招收、导师队伍建设、科研仪器共享、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发展互促。
此外,聚焦强化博士后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青岛明确提出开展“智聚博坛”博士后学术研讨行动,紧扣世界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策划举办多场博士后学术研讨,并常态化组织各领域博士后赴境外开展学术研修,邀请两院院士、行业领军人才等顶尖专家,策划组织跨学科交叉论坛、前沿技术讲座、海外研学实训等品牌行动,助力博士后拓宽学术视野、深化科研合作、提升创新能级,精心构筑博士后学术交流高地。
“十大行动”加快博士后人才集聚
●“博聚英才”博士后招引集聚行动
●“博揽英才 创领未来”博士(后)创新创业行动
●“博汇金智”博士后金融赋能行动
●“博荟硕果”博士后成果转化行动
●“博智惠企”博士后助企纾困行动
●“博创未来”博士后产才对接行动
●“博筑高峰”博士后平台扩容提质行动
●“政解博策”博士后生态优化提升行动
●“博聚凝力”博士后联盟协作行动
●“智聚博坛”博士后学术研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