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33岁男子谢先生因思念亡妻无法释怀,在网上留下向亡妻表达思念的绝笔信后离世,此事引发网友关注与热议。男子对妻子情深意笃,感人至深,令人动容,这是肯定的。此事既要看到人间自有真情在、深情的感人与可贵处,也要看到当事人的痛苦,在妻子去世后,因思念过度,无法自拔。
据报道,当事人的妻子于2024年12月11日过世,男子每天下班回家会给亡妻上香供果,“二七”时买了她爱吃的烧鸡和牛肉炒面,去香港时怀念曾经陪她走过的街道和专柜。男子还一直向岳母表示“没照顾好妻子”,更在遗书中称“要结束痛苦”。这就是沉浸在反复的回忆中,摆不脱失去爱人的悲伤。这时的他需要被关心,以唤回积极向上的情绪以及对生命的眷恋。

男子选择追随妻子而去,表示要以此结束痛苦,殊不知,这会给自己的亲人留下痛苦。他的离世并不是结束,却是亲人要承担痛苦的开始,其岳母表示自己的眼泪流干了,这就是受不了接连打击的表现。先生的遗书提到希望和妻子合葬。4月27日,徐女士向南都记者表示,女儿和女婿的骨灰现在寄放在深圳的一处墓园,并已确定下葬日子,“女婿去世后,我们准备遵照他的遗嘱,安排两人合葬”。
有人肯定男子的深情,甚至将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提并论,感慨“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不可否认,在如今这个快节奏、情感似乎愈发“速食”的时代,这样极致的深情显得尤为珍贵,它让人们看到爱情纯粹的一面,相信世间仍有真爱存在。但也有人质疑,他的选择太过自私。父母含辛茹苦将他养大,他却在未报答养育之恩的情况下,决然离去,让父母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痛苦。从这个角度看,他对爱情的执着是以伤害家人为代价的。
我们能理解他失去至爱妻后的痛苦,长期无法缓解,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让他的世界逐渐崩塌。他用保留遗物、遵循祭日习俗等方式来缅怀妻子,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他试图与过去建立连接,寻找心理慰藉。但过度沉浸其中,切断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就陷入了高危心理状态。他将妻子视为唯一的情感支柱,当这根支柱轰然倒塌,他的精神世界也随之崩溃。

谢先生的悲剧,也让我们看到社会心理支持体系的不足。在他最痛苦、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尽管有网友报警救助,但缺乏持续有效的心理疏导。我国仅有少数城市设有丧偶心理援助中心,社区等基层组织在心理干预方面存在缺位现象,没能及时发现并帮助像谢先生这样处于心理困境中的人。当她看到有网友称“想不开”时,谢先生的岳母徐女士告诉记者说:“人生在世就是一段旅途,你觉得旅途风景不错就享受,风景不好就调整好心态,不可能每个景点都达到预期。”
这起事件也给生者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珍视生命与心理健康。生命只有一次,爱情虽然美好,但它不是生命的全部。当遭遇重大的情感挫折或失去时,我们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寻求外界帮助,不要独自承受痛苦。出去走一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时间也是治愈一切伤痛的良药。愿逝者安息,也希望生者能从这起悲剧中汲取教训,更加珍惜生命,珍视身边的人。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哦。

安哥写于202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