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男子送出一封绝密信,收信人看到大惊:是周恩来叫你来的

影史看点 2025-03-18 11:50:16

【平民教育家的初心:陈宝苻年轻时期追求知识传播的理想】

1899年,陈宝苻诞于广西平南平民之家,自幼聪慧好学,渴求知识。1921年,他入北京大学,时值爱国运动高涨,校园思想激发其热血,誓以所学扬爱国之旗,传播先进思想,救祖国于危难。

1922年,陈宝苻入党,成平南县首名党员。次月,他任北大学生支部书记,并开办党员培训班。他重视教育,欲以先进思想培育青年,使之成为救国救民的中坚力量。

1923年,陈宝苻联同黄日葵、谭寿林及北大广西学生,创立“新广西期成会”,以马克思理论剖析时局,宣扬新思想。创办《桂光》半月刊传播新文化,并加入北大反宗教、民权同盟,争取民主自由。

1925年,陈宝苻与同仁筹资创办平民学校,关注穷人子弟教育缺失。他们旨在为民众提供平等教育机会,推广新文化,惠及国家。此举源于陈宝苻对教育事业的坚定追求。

陈宝苻的成长历程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兴起。作为进步青年,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致力于爱国救亡。他对知识传播的追求,既是个人理想,也代表了时代思想火花。

【肩负危险使命:周恩来亲自托付陈宝苻前往上海联系党中央的原因】

1926年,陈宝苻北大毕业后被党派往黄埔军校。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实施“白色恐怖”,共产党人受重压。陈宝苻离汉,投身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后,共产党在昌设临时中央,陈宝苻负责密函管理,掌握党内军事动态。作为经验丰富的多语者,他随革命根据地南下,后抵达福建汀州。

在宁静无闻的小镇,陈宝苻迎来了命运转折。1927年春,南昌起义失败后,红军撤退中,周恩来委托陈宝苻执行一项危险的秘密任务。

共产党中央与周恩来失联,上海地下党处境危急。国民党残酷打击地下党员,党中央急需武器支援。周恩来派可靠党员携密函赴上海,请中央与苏联商定武器运送事宜。

陈宝苻虽对重任心存畏惧,但深知这是党组织的信任。作为南昌时期管理密函的资深党员,他熟悉敌我形势。其语言天赋让他在危机时能伪装当地人,降低暴露风险。

关键在于,密函将隐匿于陈宝苻日常携带的普通文具内,以特定手法显现。周恩来恳切面容与嘱托,赋予陈宝苻面对北上重重困难的勇气。

陈宝苻同志获党中央重任,因大家信其能圆满完成任务。他心怀赤诚,视此为暖流激励,毅然踏上前往上海的革命征途。

陈宝苻此次任务携两百元路费、几件商人装扮的草衣及藏有密信的文具。前路凶险,死亡威胁如影随形,但作为共产党人,为祖国和人民利益,一切牺牲皆在所不惜。

【九死一生护信赴任】

陈宝苻携党中央绝密信函北上。1927年,江西内陆被国民党军重重封锁,蒋介石发动“扫荡”,残酷镇压共产党人,导致无辜平民流血牺牲。

陈宝苻乘船离汀州时遭首次搜查,国民党军盘问其身份并发现文具,疑其为共党侦探。虽假扮商人,陈宝苻仍被扣留审问。

陈宝苻被扣押后遭残酷拷打,国民党特务以米桶压其手掌,竹筷夹入指缝猛夹,致鲜血四溅。此“拇指钳”酷刑,令他痛不欲生。

为保护党中央绝密信函,陈宝苻坚忍不语。特务怒斥其为“死硬分子”,并整夜拷打,但陈宝苻毫无破绽,最终至半昏迷状态仍守口如瓶。

紧要关头,陈宝苻凭借流利客家话,在半昏迷中成功说服特务,称自己仅为普通商人老乡,其语言才能发挥了关键作用。

次日清晨,国民党因缺乏确凿证据,无奈释放陈宝苻。尽管历经酷刑,至关重要的机密信件最终得以保全。

逃出牢狱,伤痕累累的陈宝苻艰难抵达隐蔽处。他谨慎地从胸前纸包中取出皱巴巴的草纸,发现内藏周恩来绝密信函,这才长舒一口气,心安下来。

自汀州经上杭至龙岩,他每到一地皆遭搜查,面临被捕风险。凭借商人身份与口才,陈宝苻最终安全到达福州,启程前往上海。

【上海龙潭暗涌】

1927年初,上海共产党地下组织遭国民党“清乡”运动严重打击,大批党员被捕,组织几近崩溃,面临全面瘫痪的严峻局势。

上海作为昔日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地下党组织庞大。然而,国民党“白色恐怖”下,上海成为共产党人的艰难环境,众多工人积极分子遭受牢狱之灾。

按中央指示,地方党组织积极联络各界,欲重建游击队。但因经费、人员及物资极度短缺,上海地下党组织难以维持持久战计划。

上海地下党组织濒危之际,陈宝苻抵沪。无接头线人且环境艰苦,致使他寻找地下党组织的行动面临重重困难。

陈宝苻幸遇老乡陈立栩,乃北大期成会同窗。得此可靠友人相助,他逐渐与残存地下党组织成员取得联系。

与地下党员碰面后,陈宝苻谨慎地拿出了一路从福建秘密护送的绝密信件。

陈立栩看到破旧潦草的信函,惊诧万分,认出是周恩来同志亲笔。信函开头“同志们……”几个字,正是周恩来在南昌军分区时的惯用笔迹。

陈立栩赞叹道:“革命战士意志坚定,万里传递党中央绝密命令。我们必须紧急行动,完成任务,不负周恩来同志期望。”

此信函使地下党与党中央及前线指挥部建立宝贵联系,国民党严密封锁下实属奇迹。党中央据此迅速调配武器经费,为即将来临的武装斗争做最终筹备。

【武装斗争的曙光】

接陈宝苻密函后,党中央认识局势严峻。国民党对共产党人扫荡加剧,根据地接连失守,革命力量亟需重整,否则将陷绝境。

为应对危机,党中央迅速会议研讨对策,经深入讨论,决定于华中、西北等地发起新武装起义,并全力夺取新的革命根据地。

党中央迅速行动,主要通过苏联渠道大量购买国际武器弹药。同时,国内加速建立秘密工厂,并组建地下军火生产线。

在党中央领导下,各地秘密筹备武器物资已就绪。面对艰苦条件和经费短缺,广大共产党人凭借顽强意志,突破重重阻力。

1927年秋,党中央于湖南组织洪江、宁冈起义,开启武装反击。党员与农民积极参与,数月内攻克洪江、永兴、酃县,成功建立根据地。

1928年,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驱在井冈山会师,发起秋收起义。此举奠定了井冈山作为党在赣南新革命根据地的地位。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武装斗争如洪流般不可阻挡。党中央的明智决策与陈宝苻等勇士的英勇奉献,使曾濒危的革命力量重燃希望之火。

武装斗争开始后,陈宝苻即刻投身实践。作为早期秘密党员,他深知保密重要。不久,他被调至党的地下机构担任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陈宝苻长期致力于党的机密工作,为国家建设献策献力,倾尽一生。他投身中国革命,亲历浩劫后的民族复兴历程。

陈宝苻历经艰险的护信之路,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无数像他这样的无名英雄,以鲜血和生命铺就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