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们常听人说散步好,尤其是60岁以后,许多人选择它来保持身体活力,强健心肺,但是为什么有的人通过散步养肺效果很好,但有的人却会损害健康?
散步,这项人人都可以做的运动,为什么有的人的效果事半功倍,反而有的人却成了“走着走着就累”,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散步本身,而是如何散步。
散步看似简单,但其中的奥秘却很深,正确的散步方式,不仅能起到“养肺”效果,还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我曾在医院工作多年,接触过大量的老年人,看到他们或因正确散步受益,或因走错了路,健康状况反而恶化的事例。

我常常遇到一些老年人,他们满怀信心地开始散步,然而几个月后,原本应该改善健康的散步,却给他们带来了膝关节疼痛、背痛、气短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常常和不正确的走路姿势或过度疲劳有关,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涉及到散步的方式是否得当。
如果你想要通过散步来“养肺”,那么在散步时需要避免的三个常见误区,让散步真正成为改善健康的利器,而不是无意中加重身体负担的负担。

许多人在散步时,觉得“快走”似乎更有利于健康,的确,快走对心肺系统的确是有一定好处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个节奏,尤其是老年人。
很多人在开始散步时,抱着“多走快走”这个简单的想法,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但没有达到“养肺”的效果,反而让身体更加疲惫。
我曾经接待过一位70多岁的老人,她起初也有这个误区,觉得快走才是最好的运动,于是每天都会比自己能够承受的速度走得快,甚至达到了一定的强度。
刚开始她觉得没什么不适,走得挺带劲,心里也很开心,可是没过多久,她就开始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每次走完一段路后,她总感觉有些喘不过气来。

甚至感觉心脏跳动特别快,连累她的生活质量也大幅下降,虽然散步是一项低冲击的运动,但过快的步伐会让身体的各个系统产生较大的负担。
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心脏和呼吸系统,超负荷的快走会加剧他们的疲劳感,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和“养肺”。
60岁之后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更能刺激肺活量的提升,达到“养肺”的效果,慢而稳的步伐更适合这些人群,每分钟的步速保持在60-80步之间,是最适宜的强度。
没有必要和别人比拼步伐,也不需要强迫自己去达到所谓的“健康标准”,运动的本质不是速度,而是适度的活动,保持自己的节奏,才是真正的“养肺”之道。

很多人走路时,往往只顾着走路的步伐,忽略了呼吸的节奏,尤其是60岁以后,肺功能下降,呼吸的深度和效率自然会有所减少。
如果在散步时不注意呼吸,反而可能使肺部得不到有效的氧气供应,导致身体无法达到真正的“养肺”效果。
我曾照顾过一位70岁左右的退休工人,他退休前一直做重体力劳动,身体比较结实,起初,他每天坚持走路,但没多久,他就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感到气短。
他走一会儿就想停下来喘气,尤其是走得稍微快一点时,呼吸总是不顺畅,于是,他就跑去看医生,医生告诉他,问题不在于走路的速度,而在于呼吸方式不对。

很多人在走路时会不自觉地采取“浅呼吸”,呼吸非常急促,这样虽然气道没有堵塞,但氧气进入肺部的量远远不够。
尤其是年纪大了之后,呼吸系统的老化使得肺部的扩张能力和气体交换能力变弱,深呼吸就显得尤为重要。
散步时如果能够结合有节奏的深呼吸,不仅能提高肺活量,还能帮助缓解氧气不足引起的不适,在走路时,最好每走三到五步就进行一次深呼吸。
深深吸气时,尽量让胸腔和腹部都参与其中,让气体进入到肺的底部,而不是仅仅让气流停留在胸腔上部,这样可以增加每次呼吸的深度,有助于肺部的有效扩张。

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肺功能减退的老人,长期保持这种深呼吸的习惯,能够显著减少呼吸急促、气短的情况,增强肺部的通气能力。
因此,在散步时,切忌只顾着迈步,忽略呼吸,如果你能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给肺部提供更多的氧气,不仅能让散步变得更轻松,还能提升健康水平。
环境选择不当散步时,很多人忽视了散步环境的选择,其实,空气质量对老年人尤其重要,随着肺功能的逐渐衰退,吸入的空气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肺部的健康。
有一位患者,他退休后决定每天早上散步,但他居住的小区周围交通繁忙,空气质量并不理想,刚开始,他并没有太在意这个问题,每天坚持走个半小时。

但渐渐地,他就发现自己早晨一走路就感觉胸闷,尤其是空气质量较差的日子,胸口有种沉闷感,呼吸总是不畅,心情也因此变得低落
后来他在朋友的建议下做了检查,结果显示他体内的血氧含量低于正常水平,长期在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中进行运动,呼吸的空气中含有更多的有害物质。
肺部的气道和细胞不断受到刺激,进而影响到肺部的健康,导致他身体的疲劳感加重,甚至有了慢性支气管炎的征兆。
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尤其是年纪较大的老人,肺部本身的排毒能力下降,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后,更容易沉积在肺部,造成慢性病的发生。

散步的最佳环境是远离车流的绿地或公园,这样既能享受清新的空气,也能让心情得到放松,真正达到“养肺”的效果。
如果条件允许,避开污染严重的时段,比如高峰期的早晚,选择空气相对较好的时段出门运动,能够有效避免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所以不难发现,60岁之后,通过散步来“养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很多人可能会忽略掉环境、呼吸、步伐等方面的细节,导致散步不但没能达到养肺的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如何靠散步来“养肺”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庄敏. 健身气功养肺方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3-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