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强烈建议保留中顾委,薄一波:必须撤销,陈云同志带头退出了

淩轩 2025-01-13 14:26:01

文 /编辑:淩轩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化,为了探寻正确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们国家吃了不少的苦头,但即使有无数的艰难困苦,我们依然秉持着关关难过关关过的精神发展至今。

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的领导人殚精竭虑,不断努力思考着新的改革方针,一直到1970年末,我们才正式确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路线。

但即使路线确认,我们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领导班子必须要改革换代的紧迫,那时候随着周总理、毛主席等人的相继去世,我们很多的优秀干部都已经老去。

为了解决这个新老交替的问题,中央在1982年特别成立了一个叫中央顾问委员会的组织,简称中顾委,它总共存在了10年,在1992年时候才被撤销。

中顾委成立容易,但在撤销时却成了一个烫手山芋,毕竟它牵扯到了许多的高官要职,那你知道它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吗?

●—成立中顾委背景—●

干部老龄化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必须要保持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状态,而这势必需要很多有想法、有干劲的年轻人。

但在这之前,我们国家经历了那十年,很多本应被提拔上任的年轻干部,都失去了得到赏识的机会,一时之间想要重新恢复这个断层是有相当难度的。

另外,很多的干部身上背负错误惩处,即使想要重新任用也要克服很大的障碍,这就让中央感到十分头疼。

在这之前,我们国家或者说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其干部、官员的任用都是通过选拔得来的,这个选拔的途径最直接的就是高考。

而高考的取消也已经有十年了,所以想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并不轻松,1979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冬天展开高考。

但仅有此行仍然不够,毕竟等到高考出来再进入体制内进行学习培养依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我们的干部储备队伍还是落后停滞的。

所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到的种种问题上明确指出当时的局面:即年轻干部的选用具有相当的滞后性,而现有干部面临着老龄化的危机,青黄不接和断档是最真实的写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党中央经过长期的探讨,最终在邓小平的拍板下,于1982年的“十二大”上正式提出中央委员顾问会的成立。

这一组织就是专门用来解决干部问题的,它明确定义为让退休或即将退休的老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为后辈们做出一定的指点。

毕竟这些干部虽然年老,但他们在很多岗位上都长期工作过,具有丰富的政治领导经验,可以为那些年轻、稚嫩的干部做出宝贵的引导方向与意识培养。

这一方案很快就在中央顺利通过,中顾委的成立初衷,就是为了解决新老干部的交接问题,这一组织的确认能够有效地将二者衔接起来。

但在成立的时候,邓小平还是发表了重要的讲话。

他表示,这一组织是站在党的历史脉络上依据实际情况而建立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现状已经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这个组织也能够顺利地退出历史舞台。

●—撤销中顾委的矛盾—●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们国家的发展重心从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转变为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水平指数上,于是我们从此便加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我们的国家发展回归正轨,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等等变化之后,我们的诸多方面都有所提高,其中干部的任用问题也逐渐得到了解决。

十年发展过去,我们终于不用再担心干部老龄化、干部断档和青黄不接的问题,而此时的中顾委这个组织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1992年,邓小平开始意识到中顾委的历史使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完成,它也应该光荣退休了,便在会议上提出关于它的撤销问题。

而此呼声一经提出,便在党中央引起十足的反应,很多年老的官员都对此方案皱起了眉头,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一旦中顾委被撤销,他们的政治生涯也就到头了。

同时,提出反对的不止有中顾委的本来成员,还有一些年轻的青年干部,他们珍惜这些前辈给予他们的宝贵指点,他们还希望这些“老人”能够继续为他们保驾护航。

但邓小平相当清楚,这些干部的思想已经逐渐落后,也许会牵引中国的发展往错误的方向进行,这是不可取的,同时青年干部必须要有担当精神,不能一味地依赖老一辈的帮助。

于是他并没有理会反对的声音,而是坚持要撤销中顾委这个机构,他再次提出这个想法,此时有一个人坚决地拥护邓小平的决定,此人就是薄一波。

他认为邓小平的这个决定是相当英明的,这并不是为了剥夺中顾委这些成员手中的权利,而是希望他们无私地为中国的未来做出考虑。

于是当薄一波看着台下一众质疑和讨论的声音,直接地表示:“如果你们都有别的想法,那就最好想都不要想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极有分量的人也发出了赞同,他就是陈云,他作为中顾委的主任,与薄一波、邓小平站在统一战线上,让很多人都开始认真思考。

1992年10月9日,薄一波主持最后一次中顾委会议,10月18日,该组织正式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并在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提出感谢。

中顾委的存在是中央领导智慧的结晶,它的结束也是领导人魄力的表现,正是因为有他们的英明领导才有中国现在昌盛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刘明钢.薄一波与陈云的不解之缘[J].文史精华,2004,(03):33-39.

论第二届中顾委主任陈云的历史担当——兼谈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历史作用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国新闻网2007-01-16资料图:薄一波主持新一届中顾委第一次会议

0 阅读: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