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第一条好汉李元霸和隋唐第一猛罗士信,谁的力气更大?

走出抑郁的小叮铛 2022-09-26 17:47:59

李元霸和罗士信都是天生神力勇武过人,均有两臂一晃超过万斤的力量,《隋唐演义》这部小说很有意思,在形容一个人力气大时总喜欢用“四象不过”或者是“两臂一晃过万斤”这种夸张的艺术手法。所谓“四象不过”之力是指一个人的力气连四头大象加起来都比不过,一象之力大约是12500斤,四象就是50000斤。

李元霸和罗士信都具备使尽全力可以移动50000斤重物的神力,难怪李元霸使他那对重达八百斤的擂鼓瓮金锤跟玩似的;罗士信也不含糊,他使用的是一杆大铁枪,名曰镔铁霸王枪。此枪的重量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肯定是轻不了,毕竟罗士信的绰号是“今世孟贲”,可能很多人对孟贲不熟悉,他是战国有名的武士,力大无穷,勇冠海岱;据说孟贲陆行不怕虎狼,水行不避蛟龙,曾经一人同时制服过两头野牛。

李元霸和罗士信两人在《隋唐演义》中各自占据了一个第一的位置,李元霸是隋唐第一条好汉;罗士信则是隋唐第一猛。有意思的是李元霸和罗士信都属于那种生性憨傻,“吃饭不知道饥饱,睡觉不知道颠倒”的货色,虽然智商不在线但在习武方面却属于天赋奇才的类型。

就拿李元霸来说要是让他学习文化认识一个字的话那可费劲了,当时李元霸的父亲李渊为了让李元霸识字专门花重金请了一位老师,只要能教会他认识一个字就算是成功。这位老师选了一个最简单的“丁”字来教李元霸,每天就反复念这一个字,后来老师觉得李元霸已经烂熟于心了于是请李渊来考核。

为了能让李元霸顺利过关,老师让李元霸手里拿着一个铁钉,如果忘了这个字怎么念的话就看看手里的钉子自然就会想起来了。结果倒好,李元霸一紧张果然把丁字怎么念给忘了,老师一个劲地示意李元霸赶紧看看手里的钉子,李元霸竟然脱口而出:“铁镢”!把老师气得连夜收拾行囊走了。

李渊一看自己这儿子确实不是学文的材料,但好在李元霸对武艺非常感兴趣,于是李渊请来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位当世高人传授李元霸武艺,李元霸如鱼得水跟着两位名师学得满身绝艺日后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

李元霸家世显赫,出身豪门,他父亲李渊既是唐国公又是太原侯,能够有足够的资本学习武艺。但是罗士信的身世就非常凄凉了,他自幼父母双亡四处流浪,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后来大刀王君可看他可怜就收留了他,让他负责放牛。罗士信经常惹是生非,王君可转手将他送给了秦琼,秦琼非常喜欢憨傻的罗士信于是认他为义弟。

平时罗士信就在后院陪伴在秦琼母亲身边,秦琼的母亲非常宠爱罗士信,知道他憨傻于是告诉秦琼不准罗士信上战场。因此一般情况下秦琼都不带着罗士信上战场,只有在关键时刻或者是事不可解的时候才会动用罗士信,因此罗士信也成为瓦岗军的秘密武器。实际上罗士信并不会武艺,他就是凭着力气大乱挥舞那杆大铁枪。

四平山一战,在十八路反王麾下大将都不是李元霸对手的情况下秦琼不得已只得祭出瓦岗山的杀手锏和秘密武器罗士信来对付李元霸。两位傻英雄见面后商量好了各自用手中的兵器一人砸对方一下,对方则用兵器挡一下看究竟是谁的力气更大。两人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平分秋色,在使尽全部的力气的情况下李元霸的双锤飞到空中,罗士信的大枪也掉在地上。

后来李元霸使出分筋错骨绝命锤将罗士信的大枪别住然后抓住枪杆往怀里拽试图让罗士信撒手,罗士信偏偏不撒手。李元霸在马上,罗士信站在地上两人就像拔河一样僵持不下,如果没有外来力量打破僵局两人必将会两败俱伤,最终还是由号称“使枪祖宗”的姜松来到阵前抬手一枪将两人的兵器分开,避免了玉石俱焚的结局。

从李元霸和罗士信双方角力的过程和结果来看,两人的力量真是半斤八两,相差无几各自维护了隋唐第一杰和隋唐第一猛的名号。当然如果从武术高低的角度来看李元霸显然更胜一筹,毕竟李元霸是专业的,罗士信是业余的。

0 阅读:463
评论列表
  • 2022-10-12 21:54

    李元霸虚构的,罗士信却是确有其人[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