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行业现在还没有谁领先。
地产行业沉浮以前的那些故事似乎还没有走远,就像还在耳边一样。最近听一个蓝光出来的总经理聊到了一个小房企老板的遭遇,悲惨之中还有一些搞笑。
这个小房企的老板是从省内的一个县城里面打拼出来的,曾经在该县城开发了十来个项目,一度销售额高达50亿元,也是冲进了200强开发商名单的。然后这个老板也开始飘了,把公司总部搬进省城,扬言要在省城进行深耕,冲击开发商百强榜单。
尽管那个时候在省城还没有一个项目有了新的气派的办公楼,老板开始全面改革公司,从蓝光发展那里还有龙湖那里高薪挖了几个副总来自己公司担任副总裁。这些高管也真的会吹概念,进来没多久老板就学会了很多的新名词,而且张口闭口就是这些"标准化"、"百年企业"、"客户至上"、"长期主义"、"深耕市场"等词语。

一通操作猛如虎,光是挖高管这些的费用支出就搞出去几千万。公司省城折腾了大半年才终于高溢价拍了一块地,把区域的楼面价天花板都捅破了。这块地后来证明是非常失败的,因为开发出来销售逻辑不成立,本来是打算捂两年然后等涨价的,最后等到了价格大跳水,面对现实不得不选择折价出售,整个项目到最后地价都没卖回来。

在这帮高管的忽悠之下,这家房企后来并购了两个项目,一个是工业地变性的项目,一个是并购的郊区半拉子项目。这两个项目前期都花了上亿,后来一个是没法变性,然后打了两年官司赢了,但是钱没完全退完。另一个项目是花了三年的时间解决了其中的各类纠纷,终于等到项目开盘了,但是市场行情又变了,把老本都亏进去了。

后来这家公司又折腾了几个外省的项目,本来想着是能够在一些竞争不充分的城市找板块的捡漏机会,这帮高管是这么忽悠老板的,老板也确实信了,然后隔了上千公里去拿了项目。这些项目确实不算贵,但是最后这些项目都难以去化,又砸出去十几个亿,公司的老本一下子就掏空了。之前在县城开发项目赚的钱加倍还回去了,后来这家房企也债务违约了,大量资产被供应商和债权人查封起诉,挤兑执行公司最后也没剩啥资产了。

不过老板还好,之前老板赚的一些钱还是有不少进了自己兜里的,在公司垮塌的前夜还转移了一些优质资产出来。现在这个老板也不谈什么长期主义的大梦了,前年转而去开了几家大型火锅店,转身进入餐饮行业了。最近他的动态是接近失联了很久没人看到他了,火锅店都看到不到人,不知道是不是上山了。
有人可能觉得经历了这样的大起大落会让人极度内伤,估计一般人都接受不了,只有下半生好好思考才够了。
地产的雷,今年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