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入伏,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把人都热成狗了!
是的!看看金文中的“伏”字,是不是瞬间明白了人在伏天热成了狗的深刻含义。
“伏”指“伏邪”,亦有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之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入伏就意味着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毒辣的阳光开启最强模式,城市的每个角落都热浪滚滚,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的段子再次在朋友圈中活跃。
昨夜忽起的大风,似乎预示了今年气候的不平凡:今年是四十天超长版三伏天。
小伙伴们纷纷感慨,还好有空调续命,这要是在古代那得有多热。看看古人们吐槽热的诗句,就能体会他们热的心情: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王维·《苦热行》
跨越了一千多年,大长安变成了大西安,但夏天还是这么热,连静心参禅的王维也想遁出宇宙去逃避。
不过古代是纯天然绿色生态,植物覆盖面积广,按理推测,温度也应该没有现在这么热。但是勤劳智慧的古人面对酷暑绝对不会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方式五花八门,丰富多样,还有许多的黑科技,有的甚至都是现代电力解暑设备的雏形,避暑效果也绝对不差。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环保无污染。
一
建筑篇
1 空调没有地窖来凑
空调房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机智的古人早就深谙在有限空间内降低温度的原理。
先秦时,流行地下室,名曰窖室,是简约版的空调房。夏日地下温度低,窖室里面十分凉爽,贵族们常常在精心布置后,举行各种宴饮活动。
至汉代豪华版“空调房”出现。在汉代皇宫的清凉殿中,布置石床、床的周围放上盛满冰块的水晶盘,在配有专人用扇子扇风,多重的降温措施,盛夏时室内便可结霜,清凉无比。
2黑科技“人工降雨”
利用下雨降温,古人早就熟练的掌握了小范围内的人工降雨技能。唐代长安城内,达官贵人们家中常设有“自雨亭”。利用机械机构的原理,将水源引至亭子的顶端,让水流自亭子的八角留下,犹如下雨,降温好。同时还能宴饮宾客、吟诗作画,别具一番诗情。
二
器物篇
1不能更拽“七轮大风扇”
西汉时,长安一位名叫丁缓的匠人发明了名叫“叶轮拨风”的大型纳凉器具。由7个一丈长的大轮连在一起,一人运之,满堂寒颤。这大概就是最早的风扇雏形了吧。
唐代人们建造凉殿解暑,室内安装机械传动设备,利用水循环的方式推动风扇摇转,将凉气缓缓送入屋内,美其名曰,清风徐来。
以上两种都有异曲同工之效。
2古代版冰箱
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已经使用专门的冰窖藏储冰块,至唐代冰室已经在富贵人家中十分普遍。夏天将冰块凿出使用,放入铜制冰鉴或者玉盘中,中间放入酒水鲜果,达到降温的目的。有时也会将瓜果储存在冰室中,保持新鲜。
到唐宋时期有专门的冰商,进行冰块的买卖交易。
明清时期,真正的“冰箱”作为一种重要的祛暑器具,在皇宫里被广泛使用。此种冰箱内置冰块,盖面作纹孔,来散发冷气以达到降温目的。
乾隆时期的掐丝珐琅冰箱
3又重又凉快的水枕
水枕又名“冷暖枕”,是一种瓷枕,枕头里面是空的,上面注水口,夏季将从井里刚打的凉水注入其中,头枕其上,凉爽宜人。
4蚊帐与蚊香
古人在夏天也用蚊帐,蚊帐最早叫“帱”,多用锦、罗、纱、绮、缣,兼顾透风。古人的蚊帐比较有情调,但是他们的蚊帐来可比现代人有情调多了。帐内悬挂茉莉、珠兰等香花,以及用花枝编成麒麟、鲤鱼等吉祥物,香气四溢,沁人心神。
古人喜佩香囊,香囊中放置的霍香、薄荷、菖蒲等药材都有驱蚊虫的功效,这相当于把“蚊不叮”带在了身上。
三
衣饰篇
1“人字拖”凉鞋
古人的凉鞋也是五花八门,从芒鞋到木屐,从麻鞋到草鞋,不仅种类多样,款式也十分时尚。
先秦时期,人们在夏天的时候,喜欢穿用葛草编制的鞋子,凉快透气,与现代的网面鞋颇为相似。唐朝时有一种蒲草编制的鞋子,极受爱美女性的追捧,其用料做工奢华,以至于唐文宗李昂下令禁止所有人穿这种鞋子。
古人在夏天常穿的另一种鞋,还有木屐,底部为木头,鞋面有装饰,相当于现代的夹板拖鞋。
2又薄又透的透视装
古装剧里的古人都是包裹的严严实实,其实古人最爱穿透明纱衣,尤其以唐代侍女为主,不过在炎热天气的考验下,男士们也需要解放自己,比如北齐时候的学士,夏天就穿的很清凉!
四
饮食篇
冰激凌
酥山是一种用牛奶、奶油制成的看起来像刨冰的美食,在唐宋时期极受欢迎。酥山是在酥中加入糖,形状酷似一个超大型的奶油蛋糕。天冷时放入冷窖,等到夏天拿出食用,非固非絺,入口即化,难道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冰激凌?
宋人喜欢在果汁中加冰块的冷饮,元代蒙古人又在其中加入乳品。据传马可波罗把这种吃法带到了欧洲,经过改进后才有了今天的冰激凌。
看了这么多古人的解暑方式,是不是要为先祖们的智慧点个赞呢。面对炎炎夏日,应用古人的一句话,“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心静自然凉,如若不然也可效仿李太白“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间”,寻古人之路,远离喧嚣,去自然山水间觅一份清凉。
三伏天养生指南
1中医认为,“冬病夏治”,三伏天人体内的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是治疗疾病涉及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绝佳时期。
2夏天养心,要避免过热和过凉,如顶着烈日行走,整夜开空调,冷热环境的交替,很容易在短时间里加速血液流量,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
3伏天易热、易上火,甘凉之物可祛除心火,多吃苦瓜、莲子、新鲜百合等味苦食物;
夏天炎热,体内阳气空虚,多吃姜能补体内阳气之虚,发散排毒。
多喝山药粥、参苓粥、绿豆粥等养生解暑粥,祛湿、健脾、消暑益气,对于轻度中暑,头昏头痛、胸闷气短、无汗烦热症状能起到治疗效果。
4多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养身。养成洗热水澡的习惯,可以祛湿邪。空调宜开26度最为合适,两三个小时后需要开窗透气。
5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6适宜进行轻运动,如快走、瑜伽、轻体操、太极拳等,体能消耗少,以半小时为宜。
7夏季宜晚睡早起,中午有条件的尽量小睡片刻,有助缓解疲劳,以保持心神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