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发言引发行业热议,小米SU7智驾技术成焦点,消费者质疑成熟度待验证

田莉雅说车 2025-04-07 18:23:01

雷军的“智驾神话”真的靠谱吗?

一场高速公路上的惨烈事故,是不是狠狠打脸了那些对“智能驾驶”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的人?

最近,小米SU7在德上高速上出了大事儿,直接3条人命没了,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掂量掂量。

一时间,舆论的矛头都指向了“智能驾驶”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玩意儿。

这年头,谁家车企发布新车,不提两句“智能驾驶”、“自动驾驶”?

好像不带个“智能”俩字,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可这“智能”背后,到底藏着多少坑?

咱们先倒回去看看雷军是怎么说的。

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雷总那可是信心满满,一句“端到端自动驾驶”,听得人热血沸腾。

好像只要坐进小米SU7,就能解放双手双脚,一路高枕无忧。

可现实呢?

这边话音刚落,那边就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这脸打得,啪啪响啊!

更让人觉得不对劲的是,小米官方的回应。

说啥AEB不认锥桶、水马?

Excuse me?

合着这“智能驾驶”还是个睁眼瞎,只能识别车辆和行人?

那高速上出事故,撞上个隔离墩、施工牌,岂不是只能眼睁睁地撞上去?

这AEB的功能,是不是有点太“智能”了,智能到选择性失明?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句,小米SU7刚上市那会儿,问题也不少。

车机系统卡顿,那可是车主们吐槽最多的地方。

你想啊,开着新车,导航卡死、音乐放不出来,这感觉能好吗?

还有交付延迟,等了几个月,车还没影儿,这搁谁身上都得冒火。

这些问题虽然跟这次事故没直接关系,但也反映出小米在造车这件事上,可能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

再来看看专家们怎么说。

郭涛、朱西产、盘和林,这几位可都不是吃素的。

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小米SU7在智驾警报机制、电池安全等方面,都存在隐患。

尤其是那个L2级辅助驾驶的责任划分,简直就是个“薛定谔的猫”。

出了事儿,到底是驾驶员的责任,还是车企的责任?

谁也说不清楚。

盘和林更是直言不讳,说小米造车太着急了。

这话听着刺耳,但细想想,还真有点道理。

造车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安全才是王道。

你堆砌再多的智能化配置,设计再炫酷的杯架,要是连最基本的安全都保证不了,那还有啥用?

前段时间,网上还爆出小米SU7自动泊车剐蹭的视频。

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这也给“智能驾驶”的安全问题,又敲响了一记警钟。

自动泊车,听起来很方便,但要是识别不准、反应迟钝,那剐蹭都是轻的,万一撞到人,那可就麻烦大了。

话说回来,小米为了搞“智能驾驶”,也算是下了血本。

又是自研芯片,又是跟激光雷达公司合作,又是搞什么“端到端”。

但问题是,技术这东西,不是靠砸钱就能砸出来的。

它需要时间,需要积累,需要无数次的测试和验证。

小米想在短时间内,把智能驾驶技术搞得炉火纯青,是不是有点太乐观了?

说到这儿,就想起前段时间蔚来测试车也出了事儿,撞了人,直接没了。

这事儿也给所有车企都提了个醒,智能驾驶这玩意儿,风险太高,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当然,也不能一棍子把小米SU7打死。

毕竟是新品牌,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关键是,出了问题之后,能不能及时解决,能不能真正把用户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如果只是想着怎么营销、怎么赚钱,那迟早得出大事儿。

其实,我对“智能驾驶”这玩意儿,一直都持保留态度。

倒不是说它没用,而是觉得它还没到完全让人放心的程度。

毕竟,机器再聪明,也比不上人脑灵活。

把自己的生命安全,完全交给机器来掌控,总觉得有点悬。

所以,我觉得,车企在宣传“智能驾驶”的时候,还是应该更谨慎一些,别把话说得太满,更别误导消费者。

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真心希望小米能从这次事故中吸取教训,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别再让类似的悲剧重演。

毕竟,人命关天,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智能驾驶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安全这事儿,可马虎不得!

0 阅读:7

田莉雅说车

简介: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