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凉有四害,,严吃鸡,孔武痴,李翰林,徐凤年。其中严池集的姐姐是才学相貌都一等一的女子,被大柱国都大加赞赏,亲口点评“稳重和平,展洋大方”。如果不是二郡主徐渭熊太过耀眼,事事都能压严东一头,那天下第一才女的名头还真可能落在她身上。
稳重和平,展洋大方,是《红楼梦》里称颂宝钗的赞词。薛宝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虽然较之林黛玉,姿色略有不及,却也是一等一的美人。《红楼梦》的书迷大都尊薛而抑林,或者尊林而抑薛。追逐情情爱爱的小年轻或许喜欢林黛玉多一点,但是稍微上了点年纪会认为薛宝钗才是真的宝。薛宝钗是典型的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一方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方面待人接物自然得体。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
《雪中悍刀行》中严东吴出场不多,一般是跟着离阳皇帝赵篆成对出现。被誉为”女学士“的严东吴,可谓是举止大方,母仪天下。她一直未有子嗣,却经常劝说皇帝纳妃。她掌管后宫,井井有条,一片祥和。她的眼里没有国家天下,没有情情爱爱,只有家庭。她为了给弟弟严池集铺路费尽了心力,她为了让老父亲严杰溪更进一步,甚至不断地在赵篆面前一退再退,可是她又为了丈夫,果断的跟北凉斩断关系。
严东吴真的没有情吗?有!只是藏在了心里。她怎么可能不介意丈夫纳妃,可她还是一而再的劝解。她怎么可能忘记那个大雪天,拔刀配面具的男子,可她还是要将面具送回他手里。就像薛宝钗无比痛恨官场黑暗,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以至于,贾宝玉十分反感:”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无情之语最是伤人,当时的薛宝钗应该痛彻心扉吧。作为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少女,她从未为自己考虑过,她所做的一切还不是为了男人。严东吴也是一样,她虽然贵为皇后,但没有为自己谋一点福祉。
薛宝钗是无情的,是虚伪的。她的无情、虚伪都是无奈的。有人说薛宝钗是”大奸不奸,大盗不盗“。其实这一切源自她脑子里的封建思想,她认为按照封建道德行事才是对的。严东吴也一样是世故的,她们一家都看出北凉的境地,朝廷要削藩,北莽虎视眈眈,还有个世子更是天下第一纨绔。北凉看不到希望,北凉按部就班只会消亡。徐凤年也只会如同黄三甲预言的那样,在史书上遗臭万年。所以他们举家投奔了离阳,这有错吗?没有!只不过不道德。可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凭什么陪着北凉一起埋葬。
但严东吴又是无奈的,她有的选吗?没有,她是陵州牧家的千金小姐,她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可这些并没有赋予她任何权力,她连自己的命运都掌握不了。三从四德的毒害,让她连抱怨之心都生不起来。她一方面听从家长的摆布,辛辛苦苦学习二十年才艺,就只是一枚联姻的棋子。她一方面又要为家庭奉献,她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赵篆言辞关怀下那永远不可能修补好的裂痕?她的情能放在哪里,连个寄托的人都没有?弟弟严池集埋怨她无情,不该背叛徐凤年。天下人看她为了飞向枝头做凤凰抛弃了与她们一家有恩的北凉王府。可她能怎么办?离家出走?任谁也想不到,她这辈子最开心的一天就是看着某人雪中舞刀。
多年后,严东吴让弟弟把那张面具还给徐凤年未果,这张本该扔掉的面具又被她小心翼翼地收藏了起来。或许那一刻她觉得既然上天不让我斩断对你的情谊,那就留着吧,那时候她一定笑得很开心。
整部《雪中悍刀行》,罗列的人物上千个,无论是富贵贫贱,还是战力高低,所有人都为自己考虑过,哪怕是八百年不出的圣人,也自私过。可严东吴一介女子,考虑的只是家里的男人。她这一辈子都是在为别人而活,虽然格局小了点,小到了只有入眼可见的三四人而已。
判出北凉,并非只有严池集愧疚,她严东吴也不好过。无情却是有情,自私却是无私,谁让她的世界就那么小小的一点呢?就如同薛宝钗在《红楼梦》里不受待见,严东吴在《雪中悍刀行》中也深受读者厌恶。恨她吗?恨她不争?可连她自己都觉得自己是对的,那还争什么?
严东吴是悲哀,连徐凤年都说她是沽名钓誉的女禄鬼,明面上和气,其实城府世故,长得温婉无害,却是把刀子,谁娶她便是捧着把尖刀回家,家门不幸。其实把她娶回家不会比陆丞燕差,或许她没有那么果决地放弃娘家,但她一定会为徐凤年好,即使被怨恨被辱骂,依然会为徐凤年付出生命。当徐凤年将面具送给她,让大柱国放走了她们一家人,她的身影就刻在了严东吴心中,也成了皇帝赵篆的心头刺。可她还要每天对着赵篆笑,非是因为他是皇上,仅仅因为他是丈夫。
离阳改朝换代,赵篆失了皇位,可是严东吴要是想,完全可以奔一个新的前程,她没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辈子嫁给了你,就陪你一生一世。这就是典型的古代大家闺秀的命运,所以不要再讨厌她了,她最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