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年16岁,成绩优秀,是附近颇有名气的小学霸。从上学开始,她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三名,每门功课都很优秀,几乎没有短板。小学毕业,她考上了重点初中, 依旧保持领先。每次考试成绩,都很给我们长脸。亲朋好友羡慕不已,只恨自己没养个像女儿这样会学习的好孩子。
初中升学,女儿顺利考上重点高中的重点班。我们都在说,只要进了这个班,跟着老师的节奏学,重点大学算是稳了。我和老公满心欢喜,等着女儿新的好消息。但没想到,在学霸云集的重点班,女儿的成绩并不突出。开学的摸底测试,女儿排在班级快30名。
我当时也很生气,狠狠的说了她一顿:怎么努力了一个学期,成绩还下降了?你到底有没有用心学?你天天脑子里在想什么?别人问起我怎么说?太丢脸了,我对你太失望了!不料,女儿的反应异常激烈,大哭大叫:我就丢脸了怎么样!我考不好已经很难受了,你们还要说我!
看着女儿崩溃的样子,我情绪复杂,只好勉强安慰几句。寒假期间,我给女儿报了几个辅导班,督促她利用假期搏一搏,把成绩提上去。女儿不情愿,说安排的太满了,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我很不高兴:“你看看现在成绩,都什么样了?都快跟不上了,还想要自己的时间?!”女儿被我说得哑口无言,只好乖乖去上课了。
眼看着别的孩子每天都在努力,我心急如焚。再这么摆烂下去,女儿的学业就彻底废了!为什么原本聪明好学的学霸女儿,一下子会变成厌学躺平的摆烂少女呢?实际上,有调查数据显示,优秀学生突然厌学躺平的比例,比大家想象的高。尤其在小学阶段优秀的学霸们,升入初中、高中后,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更大的压力。当努力后依然提升不了名次,或者在跟强劲对手的比拼中落了下风,这带来的巨大心理落差,会让原本优秀的孩子们更加难以承受。
在当下唯分数论的评价机制面前,家长们普遍望子成龙,将成绩看成是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这个孩子再乖巧、再懂事,如果成绩不好,也会被投以失望的眼神。作为学霸的家长,他们习惯了孩子的出类拔萃,一旦孩子表现的不如人意,难免有心理落差,产生负面情绪。父母的失望态度,和指责批评,都会让孩子产生愧疚感和自责心理,不愿意面对学习。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长,对父母的批评和数落不再逆来顺受,很容易就会跟父母爆发冲突,为了跟父母对抗,最后选择躺平厌学。
2个关键点:一,家长要先调整认知,帮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和优势,懂得给孩子捧场,帮孩子建立自信;二,再引导孩子建立积极思维模式,跟孩子一起分析当前的困难,寻找战胜困难的方法。
家长调整思维模式,关注孩子的感受,不要一直催、逼孩子回学校,家长放松下来,孩子才能放松,放下跟你的对抗,教育才能起作用女儿刚开始不去上学时,我是非常难以接受的,觉得天都塌了!高中课程紧张,晚一天上学,就多落下一天的课程,本来成绩就不怎么样,接下来可怎么办!那段时间,女儿在房间熬夜刷手机,我在房间心像猫抓一样睡不着。
我找各种机会,对女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换来的是她越来越消极崩溃的态度。最后,女儿对我避之唯恐不及。现在我才明白,只有当家长转变思维,真正接受“我家孩子就是不上学了”这一事实后,不再一直催着、逼着孩子回学校,孩子不再排斥家长了,家长说得话,孩子才愿意听。家长的心态变了,才会自然而然的改变言行、气场,这种松弛感才能让孩子觉察到。而当孩子感到父母真的能够无条件接纳自己后,他们才会愿意靠近,打开心门,对上学这个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的焦虑情绪大幅消散。心底轻松了,整个人的状态也松弛起来,喊女儿吃饭都是欢快的语调。我也不问她学习的事,每天交流最多的就是吃什么,给她点爱吃的外卖、奶茶。女儿很快察觉到了我的变化,她也逐渐放松了戒备心理,愿意走出房间,跟我接近了。
有一次,甚至没控制住情绪,边看她的试卷边掉泪。女儿看到我这样,非常自责,一边哭一边说对不起妈妈,接下来一定会更加努力。正是我这种过重的得失心,对成绩起伏的不淡定,让女儿对于失败非常害怕,每次考试都异常紧张,心理负担加重。为了摆脱这种压力,女儿开始逃避,最后连考试都不敢参加了。
所以,想要引导孩子摆脱对学习的负面心态,家长要引导孩子建立积极思维模式,看淡失利。一次聊天时,女儿非常沮丧的对我说,觉得自己太废物了,为什么大家都能正常上学,只有她承受不了压力,不能去上学。
但问题不解决总会爆发的,如果发生在高三呢?那样必然影响高考。这样一想,现在爆发是不是很幸运?而且,正是你当下的情况,才给了妈妈成长的契机,去反思和觉察自己的教育方式,反省接下来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你在这个年纪,就有机会去停下来,想一想你人生中重要的是什么。过去,咱们都是朝着分数看,现在才真正发现,我们最看重的,不是成绩,不是学历,而是跟自己的自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对不对?然后,我开始跟她分析她的优势所在。
女儿,妈妈之前真的太武断了,其实说真心话,你在你们班排30多名,在年级上也是200多名,但你要清楚,你们学校多厉害啊!每年考十个清北,前1000名都可以上一本线!你现在的成绩也是妥妥的211好大学啊!爸妈的心太急了,总想你更努力、更优秀,其实你本来就已经很优秀了!你按照你自己的节奏,开开心心学习、快快乐乐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自己还想要我们在学习上给你一点帮助,我们随时都在的,随叫随到。
在我们推心置腹地沟通之后,女儿的状态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她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整个人都快乐起来了。我们这才知道,我们以前的焦虑,给了孩子太多太多的压力和焦虑,真的太不应该了。
一个多月后,带着内心的安全感,女儿又重新上学了。虽然成绩没有飞速的提升,但看到女儿心态沉稳,按自己节奏努力的状态,我已经心满意足了。陪伴女儿走出躺平危机,我深深的意识到,不光孩子要学习,家长也要重视学习和成长。毕竟,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想让孩子不走弯路,出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问题造成更大的伤害,家长就要保持成长的心态,去学习、掌握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