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的“芯片战”只是科技界的一场游戏吗?
对于科技界而言,芯片的成败关乎生死存亡。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世界对技术依赖日益加深,科技战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之一。这一点在当前局势下尤为明显:因为美国“极限施压”的战略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市场正在萎缩。而实际上,由于不断加剧的技术竞争和地缘政治冲突,西方国家早已深陷困境: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它们不得不把研发重点放在提升自身制造能力上;而国内的竞争对手也没有闲着:从产业变革到投资扩张、再到人才争夺,各种比拼已经展开了...
行业生态:中美之间的赛跑
在芯片产业的全球分工中,中国目前仍占据着相对靠前的位置。但从国内政策、市场和产业链等多个维度看,如今再与美国“硬碰硬”已不现实,反而需要付出更大代价才能保持优势。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界面新闻商务频道
美国主导芯片战:两头堵大雾里
美国在28年正式推出了5nm先进制程芯片,从而使其“一骑绝尘”。然而,由于无法突破光刻技术,美企依然对14纳米芯片(即过去的28纳米)束手无策,而这种设备此前一直由日本人掌控。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虽然也已经成功掌握3nm等制程工艺,但无法与美国相抗衡。当前,中美两国都急需一款更先进、制程更薄的产品去争夺全球半导体市场。如果中国无法生产出同样效能的5G芯片,那么中美的高科技竞赛将更加白热化。美国主导芯片战:两头堵大雾里而除了美国以外,真正掌握最尖端科技的公司,反而是这家位于旧金山硅谷附近城市圣何塞的IBM电路制造业务。根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披露的一份数据来看,自20年底以来,IBM给自己所有外包工作支付最高达5000万美元的离职金,每年为公司带来数千亿美元的营收和利润收入!这大概就是老道的CEO们会乐意离职、并把不需要的资产交给别人来接手的原因吧?
“断供潮”为哪般?
事实上,科技领域的“断供潮”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在6月23日美联邦通信委员会发表声明之后仅仅两天,中芯国际、三星和台积电联合发了一封公开信承认美国芯片禁令。9月14日,央视报道称,自27年到21年间,大陆已经实施了至少364次抗辩与通知,但是都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应。
即便是惯常以塑造自由世界为名而推行技术霸权论调的美国,其政府对华为集团多年以来的不公平贸易制裁也一直未停歇。尽管美国商务部已就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两项强制措施以及影响产业实体进入市场做法做出正式裁决,但这两个关键案件至今仍未能达成一致。有评论认为,美商务部可能难以将禁止进口的决定提交一个独立机构作出最终决定或解释为何对中兴通讯及其子公司开放软件制造的规定继续适用该公司及其客户。
需要强调的是,真正改变游戏规则本身,说起来似乎很难。因为不论从任何角度来审视这件事,双方都十分清楚其影响到底会如何演化——在全球经济衰退时期,苹果等科技巨头通过“安卓系统更新版+AppStore应用商店下载安装包”等手段重新垄断了操作系统,还有那家名为GoogleAndroidBuild开发者大会的手机应用,就仿佛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一抓到就是几个大放厥词:你爱买买不到自然有人送上门来。
东拉西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