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苏州市姑苏区第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号召广大政协委员牢记政治责任,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奋发进取,为共同绘就新时代“姑苏繁华图”汇聚强大合力、作出新的贡献。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保护区、姑苏区聚力抓保护、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强党建,突破了一组重点指标,攻克了一批遗留问题,建成了一系列优质项目。其中,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入选住建部第一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入选新修订的全国首批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古城保护更新累计8项做法列入住建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古城有机更新城市设计项目摘得国际规划学界最高奖项。
11家高端精品酒店开业、15个旅游生态圈持续优化、古城店铺焕新联盟成立、202条街巷弱电架空线缆开展整治、办成民生小事555件、完成1814户适老化改造......在加快文旅融合、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擦亮民生幸福底色等方面,姑苏区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区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汗水。过去一年,姑苏区政协始终围绕中心资政建言,深入监督推动落实,抓好协商主责主业,聚焦经济发展、古城保护、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提交集体提案12件、调研报告15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61件。广大政协委员主动参与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结合“社情民意联系日”机制,积极开展“关爱古城独居老人水电安全”“破解小区治理‘三难一滞’”融入式协商、便民服务专场市集等活动,努力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政协委员的“履职清单”。
姑苏区政协常委、苏州市谷系列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炜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姑苏区探索创新社情民意联系工作机制,每月举办“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提升了姑苏区“福气之城”的幸福指数。为持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他建议,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点面结合实现精准推送;二是提高处办效能,专业专项实现深度研判;三是拓展参与群体,高效务实实现技术覆盖,主要包括两大类群体:第一类是党代表,第二类是中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群体。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苏州市委常委、保护区党工委书记、姑苏区委书记方文浜表示,希望全区各级政协组织和全体政协委员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作用,以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充分运用自身专业优势,积极贡献智慧力量。同时,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合作交流等方面铺路搭桥、献计出力,让更多资金、技术、项目、人才汇聚千年古城,为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苏州方案助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