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印发《关于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共青团作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积极融入“大思政”格局,通过沉浸式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传承北疆文化。4月初到4月中下旬,学院团委联合党委统战部、思政教研部开展“青春对话非遗·北疆文化薪火传”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将共青团工作与思政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结合,在校园中奏响了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的动人乐章。
此次活动将共青团实践育人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精准衔接。鼓励学
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马头琴和达斡尔民歌,亲身感受非遗文化在民间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思政教师马向群表示:“非遗进校园、进思政课堂,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为传承和弘扬北疆文化搭建了重要平台。通过将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瑰宝,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在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学生们纷纷表示,参与这次活动收获颇丰。“以前对马头琴和达斡尔民歌了解很少,这次近距离聆听和学习,才发现它们蕴含着这么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保护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4月1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头琴传承人昂沁夫老师进入思政课堂,为同学们做了一场有关于“马头琴文化与北疆文化”的精彩讲座,在讲座中从马头琴的历史与构造、音色与文化意义讲起,为同学们讲述了北疆文化的地理特征与精神内核起源、北疆文化的传承与实践,并在课堂中为同学们演奏马头琴经典曲目,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
4月中旬,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伶俐、敖淑珍、郭丽茹老师把达斡尔民歌带到思政课堂,给同学们上了两堂生动的思政课,并为学院合唱团学生展开为期一周的达斡尔民歌教学,教学中,传承人采用汉字标注达斡尔语发音的歌谱,让学生直观感受民歌的韵律美,深刻感受到了北疆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民歌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生了根发了芽,并于4月15日晚在学院举行了小型汇报表演,合唱团同学的精彩演绎,得到了三位老师的高度肯定。
此次活动将共青团实践育人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精准衔接。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马头琴和达斡尔民歌,亲身感受非遗文化在民间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思政教师马向群表示:“非遗进校园、进思政课堂,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为传承和弘扬北疆文化搭建了重要平台。通过将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瑰宝,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在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学生们纷纷表示,参与这次活动收获颇丰。“以前对马头琴和达斡尔民歌了解很少,这次近距离聆听和学习,才发现它们蕴含着这么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保护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人:王佳
来源: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