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片土地真有意思,国际大牌们赚得盆满钵满时夸咱们是"黄金市场",业绩一垮脸立马改口说"中国消费者不买单了"。星巴克刚宣布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暴跌14%,转头就怪中国人不喝咖啡了——可我家楼下瑞幸每天排队排到马路牙子上,外卖小哥取货都得翻墙,这锅中国市场背得动吗?
您瞅瞅这些跨国巨头的财报,简直成了甩锅大会。欧莱雅说中国消费者买不动化妆品,可小红书上的国货美妆测评视频播放量动辄百万,完美日记直播间里"买一送三"的弹幕刷得屏幕都卡顿。宝洁大中华区销售额跌了9%,转头就把责任推给市场萎靡,可拼多多上立白洗衣液月销10万+的链接还挂着"爆款"标签呢。最逗的是宝马,4S店销售员天天在朋友圈发"跳楼价",转头怪中国人不买车了,我家邻居刚提的比亚迪仰望U8在小区里转悠时,保安大爷都追着问"这车得百来万吧"。
要说惨还是白酒企业最会演苦情戏。舍得酒业一季度净利润暴跌37%,高管在业绩会上痛心疾首说行业寒冬,可茅台镇的酒厂老板蹲在直播间,把53度飞天茅台喝出了"老铁双击666"的气势,一晚上能卖空半仓库。金枫酒业把12%的营收下滑归咎于江浙沪市场饱和,可绍兴黄酒博物馆的文创雪糕今年都卖脱销了,年轻人举着"孔乙己同款"的糯米冰淇淋拍照发抖音,这届消费者明明连传统文化IP的钱都愿意掏。

食品饮料行业的戏码更荒诞。养元饮品守着"六个核桃"这颗摇钱树二十年,眼看着消费者开始研究配料表,突然发现00后都在超市对比"植物蛋白含量"。维维股份砍掉老产品时倒是痛快,结果新品豆奶上市三个月,包装设计被网友吐槽像农药瓶,超市促销员说得嗓子冒烟:"这是无菌利乐包!不是敌敌畏!"最绝的是海欣食品,速冻鱼丸卖不动就赖市场竞争激烈,可隔壁安井食品的虾滑在火锅季卖到断货,直播间里小姐姐们边煮边跳"挖呀挖",这差距怕是隔着十条美食街。

要说消费降级,我倒亲眼见过更魔幻的场景。公司楼下的星巴克突然开始发"满50减6"的优惠券,穿西装的金融精英们举着手机比对美团、饿了么哪个补贴多,那架势比炒股看K线还认真。我闺蜜以前非SK-II神仙水不用,现在蹲守李佳琦直播间抢国产精华小样,还得意洋洋给我算账:"正装的钱够买三年份小样,过期前肯定能用完!"麦当劳高管说中国人就爱薅羊毛,转头自家App里"穷鬼套餐"卖得最好,这到底是消费者抠门,还是企业自己把价格战打成了行为艺术?

看看这些企业的自救表演才叫精彩。Burberry把新款包包降价22%,柜姐介绍时说"这是英伦贵族风",大妈们摸着标签嘀咕:"这价我在白云皮具城能买仨"。优衣库中国区总裁说失去性价比,转头就被网友扒出去年涨价30%的牛仔裤,评论区炸锅:"以前是打工人的战袍,现在快赶上爱马仕边角料了"。最绝的是某西餐连锁店,300块的套餐砍到150还说不赚钱,后厨小哥偷偷跟我说:"那牛排去年就在冷库里躺着了"。

要我说啊,这些企业该去城中村夜市进修进修。卖烤冷面的大叔都知道往酱料里加芝士创新,摊煎饼的阿姨都会用"元宇宙概念"包装杂粮套餐。再看看那些哭惨的白酒企业,茅台冰淇淋火出圈的时候他们在干嘛?五粮液搞联名咖啡的时候他们又在哪儿凉快?现在的消费者精着呢,手机里装着五个比价App,心里揣着计算器,眼里容不下半点糊弄。您产品要是真能打,就算卖豆腐脑也能冲出亚洲——隔壁老干妈不就是靠着玻璃罐子征服了华尔街?

说到底,这场业绩暴雷哪是什么市场寒冬,分明是场祛魅运动。当Z世代开始用放大镜研究配料表,用游标卡尺衡量性价比,那些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企业也该醒醒了。毕竟这届消费者不好骗了,您说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