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海霞(1908—1998),名瀛,号海霞,世人皆以号相称。身为满族之裔,他脚踏京城厚土,自幼便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其父为其书法启蒙之师,而后又师从韩公典研习丹青,终得张大千先生青睐,收为门徒。在张大千的悉心指导下,他如饥似渴地临摹宋、元、明、清诸家之作,这些宝贵的艺术养分,为他日后的绘画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随师入川,那蜀中的山川名胜,如同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尽收眼底,又悄然融入他的心田。在这片灵秀之地的滋养下,他的画艺犹如春日之花,日渐绽放,愈发成熟而韵味悠长。

1935年,他与张大千携手,共襄盛举,举办了一场四人作品联展,一时之间,声名鹊起。而后,他于1956年调入西北地区美术家协会,继续他的艺术探索之旅。

他擅长山水,亦能妙笔生花,绘就花卉之姿。其山水画作,既承传统之精髓,又敢于突破陈规,将青绿与水墨巧妙融合,构图布局更是匠心独运,别具一格。他,无疑是长安画派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他的作品,如同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诉说着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多次亮相于国内外大型展览的舞台,并荣幸地被中国美术馆、北京饭店等殿堂级机构珍藏。那一幅幅佳作,如《大地长春》的生机勃勃,《天开图画》的奇幻瑰丽,《晴峦暖翠图》的温婉可人,以及《宝成铁路》、《西坡烟雨》等,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他还著有《何海霞画集》、《何海霞画集》、《何海霞书画集》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他曾担任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院一级美术师等职务,这些荣誉与头衔,是他艺术成就的见证,更是他艺术人生的重要篇章。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