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每天都有人死去,悄无声息的,亦或者大张旗鼓的。
而葬礼,就是人与世界最后的告别。
今天,则是丹尼尔一家与父亲最后的告别。
丹尼尔的家庭成员并不复杂,但情感关系却有些令他不悦,尤其是在自己写作方面始终抑郁不得志的人生里,竟然有个知名作家哥哥罗伯特。
因为父亲的离世,各种亲人从外地赶回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这位功成名就的哥哥。
就在丹尼尔正由于哥哥不愿意分担葬礼费用而暗自拧巴的时候,还有更离谱的亲戚也回来了。
一个是堂姐的未婚夫西蒙,因为把迷幻药当成安定吞食,全程兴奋地在房顶上裸奔。
另一个是全家人都不认识的神秘侏儒,他身上还带着毁坏父亲声名的证据。
至于葬礼上的母亲、神父以及种种亲朋好友,都透着一股不靠谱的气质,简直要把老实本分的丹尼尔气死还差点误杀了讨厌的闹事者……
透过《葬礼上的死亡》,表面上看到的是一场被搅乱的葬礼,但实质上这个故事有许许多多不同意义的告别,近乎浓缩了大部分人的生活经历。
堂姐告别前任,带着肚子里的宝宝与未婚夫投入新生活。
罗伯特告别不靠谱的“成功生活”,回归到自己离开许久的大家庭。
丹尼尔告别父亲和那个吃力承担责任留守在家的自己,用一场至亲的死亡迎来属于自己的新生。
更重要的是,那个从头到尾只是一具尸体的父亲,也完成了对自己人生真相的告别——无论是共同生儿育女的发妻,还是突然找上门来的同性恋人,他一生做过的好事、犯过的错误都在死后一起被大家记住。
“葬礼上的死亡”听起来矛盾,实际上却在用“死亡”置换“告别”,而每个人无厘头的行为背后,其实都带着隐隐作痛的伤口,它们和死亡一样,都需要一场盛大的告别聊以慰藉。
也正是在这个离谱的过程中,丹尼尔一家完成了与父亲的告别,用他那断断续续却无比朴素的悼词,告诉别人他的父亲也许并不完美,但始终是个尊重孩子的好父亲,而在死亡的最后时刻,他希望大家记住那个男人正直而深情的样子。
也正是这种“体面”的思维,甚至让英式幽默中映射出一点东方文明的影子。
毕竟不管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葬礼就是这样,人人都会带着挚爱的心情缅怀死者,也着力将那些不如意的过去一同埋葬,但埋葬并不是逃避,只是一种无奈的对真相的释怀。
不吹不黑,看个电影,说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