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担忧两个孩子回到北京后是否能被善待,台湾媒体称徐家已经同意汪小菲带两个孩子回到奶奶身边,并希望汪家上下能好好照顾这两个孩子。
孩子们回到生父和奶奶身边,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最适合他们成长的选择。
如果抛开张兰与大S一家的恩怨,客观回顾张兰的一生,会发现她可能真的被误解了很多年。
张兰确实很“狼性”,但从来不是没有人情味。
她爱钱,因为她的责任太重了。
正如她说的,“婚姻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它带给我的影响,就是让我不得不走向物质独立、精神独立的道路。”
张兰的人生轨迹中充满了挑战和转折。
她早年为了照顾母亲、继父和弟弟,十八岁就谈恋爱,早早结婚生子。
后来她去了加拿大两年多,英文非常流利,回国创业后还进修过工商管理。
尽管她的父母和亲人不在了,但她亲生父母、继父继母以及祖辈都是文化人。
她的祖父祖母、外公外婆都是知识分子,甚至有皇家血脉。
张兰回忆说,自己结婚时,生父给了她一间婚房,电视机、洗衣机和自行车作为嫁妆。
这些条件在当时已经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汪小菲虽然是法国留学生,马莜梅是清华大学的硕士,但在遗传基因上,大S的孩子们应该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说到“善待”,无非是在强调张兰能做些靠谱的事,一切以亲情为重。
其实很多人误解了张兰。
看过她自传《我的九条命》的读者会明白,张兰是怎么活了一辈子。
她曾经身价超过25亿元,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和亲人的悲欢离合。
她最放不下的就是亲情。
弟弟用生命替她挡了血光之灾,从此她悔恨不已,无心再经营辛苦创立的阿兰酒家。
半年间,几间大酒楼几乎全因经营不善被变卖。
后来,她的继父、生父、继母和生母都先后病逝,她一个一个为他们送终。
在她的亲情字典里,唯独少了对人生伴侣的怜悯与包容。
她之所以在汪小菲8岁时撇下儿子去加拿大打“黑工”,近三年时间没有回来看望孩子和家人,是因为她与丈夫的婚姻早已貌合神离,只想多赚钱让儿子、父母和弟弟过上更好的生活。
从那时起,她没有再在男女感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从小相依为命的母子关系非常深厚。
汪小菲8岁时,母亲去加拿大,他天天坐在家门口台阶上等母亲回来,一等就是三年。
张兰临走时,汪小菲指着友谊商场里40000元的貂皮大衣说,长大要给妈妈买最好的衣服。
汪小菲从11岁起就在阿兰酒家帮母亲跑腿,端盘子、擦桌子。
为了省学费和生活费,他在巴黎留学时住潮湿的地下室,还不忘给母亲做番茄炒蛋。
张兰也发誓,要尽全力让自己身边的亲人过上好日子。
所以,亲情占据了她生命的一大半。
人们说张兰不靠谱,尤其是六十岁以后的张兰似乎变得自私与冷漠,更有些“为老不尊”。
创立俏江南的“战兰精神”在这三四年里似乎变成了踩着儿媳身体向上爬的动力。
准确点说是汪小菲与大S离婚后的张兰,经常利用儿子和前儿媳的口水大战来赚钱。
很多人说,她的吃相很难看。
尤其是这次大S突然离世,张兰造谣、侮辱女性同胞,还口出狂言,死不悔改。
然而,讨伐她的人只是一部分,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她为保卫自己辛苦二次创业的麻小六,8000个员工家庭而战。
张兰是一个商人、企业家,也是一个妈妈和奶奶,在做人的天平上,两个身份同样重要。
她在自传里用将近一半的篇幅讲述俏江南的创立、经营和被卖经过。
她说,“俏江南就等于我的半条命。”
从十几间店铺的设计、装修、材料采购和人员招聘,到非典期间坚决不停业,善待员工,薪水照发,再到兰会所建立,俏江南成为北京奥运会唯一中餐合作伙伴。
年纪大的员工喊她“姐”,年轻的员工喊她“妈”,每个中层干部发万宝龙限量款,回家看老婆的员工发LV丝巾……俏江南因要上市,最后被资本吞下和毁掉,张兰从董事长被提出局,只拿到8000万,她追悔莫及。
当她东山再起,创立麻小六,她更不能让这个餐饮品牌再倒下。
她是用100多页控诉资本,控诉那家毁了俏江南的CXC,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无法原谅与自责。
刘晓庆讲过一句话,“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
张兰说,自己要再加上半句,“做女企业家,难上加难。”
所以,张兰没有那点“狼性”,也撑不到今天。
至于她为什么会如此这般去娱乐、消遣前儿媳,也许只有两个当事人知道。
无论如何,张兰是一个有情有义、珍惜亲情的人。
相信每个奶奶也会善待自己的骨肉。
就算汪小菲和马莜梅失言了,这个眼里不揉沙子的奶奶,也不会饶了他们的。
这篇文章并不是为张兰洗白,而是抛开她与大S的恩怨,客观看待她的一生。
回到生父身边,也是张兰从十八岁从湖北农村回到北京城做的最让她激动和值得的一件事。
找回亲生父亲,寻回父亲那边亲人的爱,让张兰再次感到亲情的温暖。
为什么她不会把这样的爱给自己的孙子孙女呢?
徐家没资格说娃回北京不被善待,全世界都知道徐家对待自己的女儿大曲线是如此的凉薄!
搞笑啊,蟑螂连她亲弟弟都坑死的,16🔪啊,亲弟弟连婚都没结,害的继父直接绝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