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亚汽车的战略转型:电动化开始紧缩,HEV抬头

孙梦洁说汽车 2025-04-16 13:09:40

起亚,这个名字曾在中国市场如日中天,耀眼的光环一度将其塑造成一个备受追捧的汽车品牌。近年来,起亚在中国市场却渐渐显得“沉寂”,仿佛被市场遗忘。这样的情况让人不禁好奇,起亚究竟是否已在中国市场上划上了句号?当我们把目光从中国市场转向全球时,会发现起亚的成就恰恰与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可以说,起亚在全球市场的逆袭之路,正在为那些困惑于品牌命运的车企们提供了新的范本。

2024年,起亚在全球市场的销量高达308.9万辆,令人惊叹的营业利润率也达到了11.8%。这样的数据,甚至可以与一些豪华品牌相媲美。更值得注意的是,起亚品牌的价值在持续攀升,首次进入了Interbrand全球百强榜。这显然不仅仅是偶然,是何种原因让起亚能够在全球市场大放异彩,却在中国市场步履维艰?

要理解起亚的逆袭之路,我们必须把目光放在其背后的战略上。“Plan S”便是关键所在。这是一项以电动化为核心的转型战略,起亚希望通过这一计划,不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而是成为一个“可持续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一战略听似高大上,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起亚又面临诸多挑战。

比如说,在电动化转型的进程中,起亚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年销量达到160万辆的纯电动汽车。可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一目标在最近被下调到了126万辆。这是出于市场前景不明朗的考量吗?还是说,起亚实际上是更加务实地选择了混动的过渡方案?

不同的观点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一分析者认为,起亚的下调,无疑是对如今电动汽车市场增长放缓的回应。除了中国市场外,在全球范围内,电动汽车渗透率仍然较低。在这样的背景下,起亚选择加大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投入,显然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降低转型的风险。

另一些声音则对起亚的谨慎表示担忧。他们认为,起亚的转型过于保守,可能会错失未来电动化的发展机遇。如果起亚没有大胆布局纯电动车型,未来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地位。

无论如何,起亚的战略调整无疑反映了其对市场变动的敏感以及对自身实力的清醒认知。它并没有盲目追求纯电动,而是根据不同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差异化的电动化战略。在北美,起亚计划利用IRA的补贴政策,在佐治亚州工厂生产EV9和EV5,力争到2025年达到75万辆的产销量和8%的市场份额。而在欧洲,起亚则通过推出EV3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来应对越来越严格的碳排放法规,目标到2025年建成1.7万个超快充电站。在新兴市场,起亚推出了本地化设计的EV5,力求在2030年前实现电动车销量占比达到41%。

有意思的是,除了电动化的转型,起亚还在积极拓展新业务。PBV(专用出行载具)成为了起亚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棋子。起亚设定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年销量25万辆,占据全球ECLV市场10%的份额。PBV以模块化平台为基础开发,适应客运、货运及特殊用途场景,比如医疗车、物流车等。这一灵活性使得起亚能在新兴的市场中迅速反应,适应客户需求。

起亚并没有止步于PBV,它还在积极布局皮卡市场。起亚计划在澳大利亚、韩国,以及新兴市场推出Tasman,并计划在北美推出电动皮卡,借助自身独特的设计优势、卓越的性能以及技术支持,希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皮卡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对于未来技术领域,起亚同样不遗余力。自动驾驶、机器人和空中出行这三大领域都是其重点发展的方向。与Motional合作开发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计划,到2028年将推出商业化车型;与Boston Dynamics的合作则是在工厂自动化及末端配送中探索机器人的应用;而起亚子公司Supernal正在研发的eVTOL,力求在2035年推出“地面空中一体化”的出行服务。

然而,即便新业务的拓展为起亚注入了新鲜血液,但仍需注意的是,这些领域的未来盈利前景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与机器人、空中出行领域尚处发展的早期阶段,起亚在这些新兴市场上能否成功仍需时间的检验。

事实上,成功的关键也不仅仅在于战略调整和业务拓展,起亚的品牌重塑同样功不可没。自2021年起,起亚启动了“新起亚”的品牌重塑计划,目标是围绕“Planet、People、Profit”三大支柱重塑品牌形象,重新定位自己,从一个传统的性价比品牌,转型为一个高价值品牌。

为实现这一目标,起亚在设计、性能和客户体验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例如,EV6和EV9凭借时尚的外观和先进的技术,吸引了年轻高价值的消费群体,推动品牌忠诚度的提升。据《消费者报告》显示,起亚在美国大众品牌中排名第三,交易价格与建议零售价比率达到92.6%,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起亚的残值率也超过了50%,这些数据都在印证其品牌形象的提升。

与此同时,消费者结构的优化也是品牌上升的重要体现。在美国市场,高学历消费者(本科及以上)的比例从2020年的29%上升至2024年的32%,而高收入人群(年收入超过11.9万美元)增长了36%。尤其是Gen Y/Z的客户比例达到了52%,再次超越了多数竞争对手。

这些数据不仅令人信服,更反映了起亚品牌重塑的显著成效。它已不再是一个仅仅提供性价比的代步工具,而是一个充满设计感、科技感与品质感的现代品牌。这种转变为起亚在全球市场的逆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市场,情况却显得复杂。从历史上看,起亚在中国市场以高性价比的产品与本土化的营销策略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日渐激烈,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起亚在这一市场的份额显著缩减,给品牌发展带来了重重挑战。

起亚在中国市场还有机会吗?可以说,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必须重新审视市场,制定差异化的战略。在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的背景下,起亚需要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推出更加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同时,增强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实施共同开发新技术与新产品的战略也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只要起亚能准确把握这一内在需求,调整相应的战略,就依然有潜在的成功机会。起亚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已证明了自身的实力,它有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并发展,甚至实现再次的逆袭。

起亚的全球逆袭对众多汽车品牌来说,是一个宝贵的启示。在变化迅猛的市场环境中,没有任何企业可以高枕无忧,唯有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后续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所看到的数字,是起亚成功的体现。全球销量308.9万辆,营业利润率11.8%,全球品牌价值81亿美元,同比增长15%。这些令人瞩目的数据表明,起亚品牌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廉价”的代名词,而是一个在全球市场中崭露头角的高价值品牌。

然而,尽管起亚在全球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功,未来的发展依然充满挑战。从电动化转型到品牌重塑,再到继续拓展新业务,每一步都需要谨慎与果敢的决策。起亚的故事告诉我们,变化是唯一不变的法则,唯有持续适应,才能在巨变的市场中不断前行、不断创新,最终实现品牌的巅峰。

起亚的全球逆袭之路充分展示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变能力和战略智慧。作为一个曾经辉煌又略显低迷的品牌,起亚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再次在市场上大放异彩。未来值得期待的,不仅仅是起亚能否在中国市场重新崛起,更是汽车行业如何在全球市场剧变中找到新的方向与机遇。在这条探索和冒险的路上,起亚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0 阅读:0

孙梦洁说汽车

简介:孙梦洁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