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9日,马云预言说,将来房子只是白菜价。
雷军也曾反复表态,小米不会做房地产。
大佬们提到的房子,是特指商品房。
商品房的概念起源于80年代;而此之前,我国实行的是福利分房政策。
直到1998年,我国取消福利分房政策后,商品房开始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福利分房时代,房子属性非常纯粹,就是居住场所,老百姓没有买不起房的困扰。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商品房取代福利分房,房子开始被赋予了商品的属性。
与此同时,房子还获得了另一种属性:投资。
可以预见的是,商品房绝不是房子的最终形态。
随着社会发展,未来必定会有新的房子形态,取代现在的商品房。
马云和雷军的结论,也是基于这样判断。
未来房子会是怎样的形态?
移动式建筑,未来可能是主流房屋形态之一。
目前移动式建筑,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太空舱
太空舱本质属于预制式建筑,主体结构和大多数功能在工厂批量生产实现。
其优势在于运输安装方便,成本低;缺点是单体空间有限。
太空舱非常依赖供应链,也就是说价格越低,越有优势。
所以中国的太空舱是发展最成熟,也最具竞争力的。
二、模块化建筑
模块化建筑,也可以叫快速搭建式建筑,是建筑设计与工业设计结合的产物。
我的设计客户里,刚好有从事这方面的公司;他们的方案是,采用钢结构骨架和薄膜材料,来实现快速搭建。
建筑设计师首先设计好房屋外形和布局,然后工业设计师再设计出可快速搭建的钢结构。
配件在工厂批量加工,拿到现场,就像搭建积木一样,可以快速组装出一套与众不同的房子。
这种建筑优点是定制化程度高,成本低;缺点是迁移不方便。
三、折叠式建筑
折叠式建筑即解决了太空舱空间有限的缺点,实用性得到提高;
同时也解决了模块化建筑不方便迁移的缺点。
但是折叠式建筑,结构更加复杂,涉及到很多液压、电控的结构,所以成本相对更高。
在设计实践中,我了解到美国有一家公司的解决方案非常专业;不过项目推广并不顺利。
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成本太高,据说这一套折叠式房子成本大概要100万人民币。
欧美传统制造业成本,是国内10倍左右;所以,这套解决方案在国内估计10万就能落地。
可移动式建筑,相比传统商品房,商品属性更加纯粹。
低成本、可移动的优势,也更加符合人们对居住场所的需求。
而且在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例如极端气候,流行病,战争等方面,可移动式建筑也更具优势。
一旦可移动式建筑取代商品房,成为未来房子主流形态;
干掉房地产的公司,一定是现在造汽车的这群公司,比如华为、小米等。
因为汽车做大一点,可以变成房车,房车再做大,就成为移动式房子。
雷军以前说坚决不造车,现在SU7一车难求;
雷军以前说不做房地产,未来会不会小米折叠屋,一房难求。
未来可期!
把炒房客一锅端的时候到了,正式进入温水煮青蛙模式。房子是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什么都可以炒作,唯独涉及民生基本生活保障的不能去炒,你是利用了你比别人有资本,然后就去垄断式的鼓吹炒作,让无数家庭高位买房或者根本买不起房,就像泰国缅甸诈骗恐怖组织,害惨了无数家庭,建议全部枪毙。所以炒房的行为是可恶的,这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口出生大幅暴跌主要还是因为房地产问题。(警惕: 房吹和炒房客会告诉你,会通货膨胀,钱贬值,买房才是优选,但现在看呢?通货膨胀没起来,很多东西反而变便宜了,钱更值钱了,房子呢,很多都腰斩了吧?腰斩了还不一定卖的出去。还说什么房价下跌就对经济不好了,简直就是谬论,你买个车是不是车行还要给你保价啊,不然经济就不好了,简直可笑至极。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