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春雷
杨星火
第一章、三月惊雷雪山来
第二章、拉萨风云突变
第三章、谭冠三拍案响春雷
第四章、柳暗花明
第五章、边塞将军上北京
第六章、洁白的雪山
二十五、山南大捷

二十六 亮节高风
春天是从哪里走来的呢?是从内地来的吧?是从江南来的吧?要不,那里的草为什么先绿?花儿为什么先开?待春翻山越岭来到西藏高原,染绿高原的柳枝和田园,已是五月了。人们说高原的气候是:一二三,雪封山。这倒是真的。五月,才是高原真正的春天。
我匆匆行走在司政公路(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之间的公路,警卫战士们称之为司政公路)上。路旁的杨树柳树,已郁郁葱葱。白杨树叶儿在金色的阳光下,闪闪发亮。柳条儿低垂着,挂在路旁,像绿丝线织成的渔网。高原的春天脚步儿虽然迟一些,可是终于来到了!给高原带来春色的,不仅是自然季节。那翻天覆地的民主改革,正在给西藏高原带来历史的春天啊!我多么想早一天投进民主改革的春潮,到那些古老而又新生的农奴主庄园里去,清除祖国大陆上最后一片农奴制度的坚冰积雪,迎来民族改革的、通向社会主义的灿烂春光啊!我曾向报社领导提出要下农村或牧区去。可是由于报社人少,工作任务重,迟迟未能成行。
谭冠三政委来信让我尽快下去参加民主改革,对我来说,真像一场及时雨。听说,谭政委昨天从北京回来了,我改完稿子,急急向司令部首长小院,走去。
穿过那清新喷香的小池塘,沿着池边曲径,来到了谭政委住的小院门口。哨兵微笑着向我敬礼,伸出右手,请进。
我熟悉地、轻轻地跨上阳台,刚欲敲门,一阵激怒的声音从客厅内传来!我吃惊地停住脚步,透过玻璃窗向里面望去。
茶桌上,放着一个进口的电热炉。
谭政委一手指着电热炉,转身对一位中校军官怒吼到:“谁要你送电热炉?你给我背一背,三大纪律的第三条是什么?”
中校脸红耳赤,囁嚅地答:“一切缴获要归功。”
“ 对嘛!缴获要归功嘛!你怎么把它归到我家里来了?”
“这,这是从叛乱贵族家缴获的。我是想,政委年纪大,身体不好……应该照顾照顾……”
“你就知道照顾我,不知道照顾党的、军队的铁的纪律!就凭这,我要回敬你一个处分:通报全军区!”
中校难过地低下头。
“立刻把这电热炉拿回去交公!听清楚了吗?谭政委厉声说。
“是。”中校抱着电热炉,走出客厅,消失在小院门外的林荫道上。
我第一次看见为谭政委发这么大的脾气,惊得手足无措。不知是该进去呢?还是转身回报社?是该去劝劝谭政委呢?还是对他这种纪律严明,大公无私的精神进行颂扬?
金秘书发现了我,微笑着说:“请进。”
“我,我下次再来吧!”我不安地说着,转身欲走。
“来了,还站在外面干什么?”谭政委平息了怒气,回过头来,温和地招着手说:“进来吧!我正想找你谈谈。”
我又惊又喜,走进客厅,坐在谭政委对面的沙发上。
谭政委看了看我,关切的问:“家里来信没有?你的父母和两个女儿好吗?”
我回答说,都好。
“ 你两个女儿叫什么名字?”
“ 大女儿叫雪松,小女儿叫雪虹。”
谭政委闭着眼睛想了想,认真地说:“呀!雪松这个名字不错,勇敢,不怕风雪,像个边防军人的女儿。这个雪虹,可不大妙,美是美,可都是转眼就消失的哟……”
我脸红了。真的,只想到彩虹美,特别是雪山彩虹,不仅美,还是康藏公路的象征。可却没想到彩虹是不久长的。这样给孩子取名字,是否不吉利呢?不过,这也没什么,名字嘛,只是个代名词,和一个人的命运有什么关系呢?人家还有把孩子叫做狗儿的哩!想到这里,我不禁笑了。
我问谭政委,这次回北京,在家里住了多久?夫人和孩子们好吗?
谭政委笑了笑说:“在家里住了半个月,还是早出晚归。送给农村老乡的那个儿子戎丰,也接到北京来了。接来读书是可以的,将来毕业了,还让他回农村的爸爸妈妈那里去。”
呵!这可出我意外。我怀疑地问:“送回农村,你的夫人舍得吗?”
“她舍不得?人家农村的爹妈就舍得?是他们把孩子拉扯大的。戎丰长大成人了,应该回去孝敬他农村的爹妈。”谭政委深情地说:“不要说戎丰,就是我们这支军队,还不是农民用高粱小米养大的么?什么时候,我们也不能忘记他们……”
我默默地点着头,把政委的话,记在小本本上,记在心里。
“你什么时候下去参加民主改革?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谭政委话头一转,目光锋利地注视着我。
我说:“你的信我已收到了。还送给报社主编看了。主编也支持我下去,初步安排是五月底去山南农村。”
“好!”谭政委高兴地说:“你学了西藏民主改革的政策吗?你感觉到那里面最新鲜的、不同于内地的东西了吗?”
文件是看过两遍了,什么是最新鲜的、不同于内地的呢?我却一时答不上来。
“对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实行赎买政策,你注意到了吗?”谭政委说到这里站了起来,伸出拇指说:“这是党的民主改革政策在民族地区的新发展嘞!在内地,对地主的土地是一律没收,分给农民;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进行赎买。可是,在西藏却对未参加判乱的农奴主的土地也进行赎买,由国家出钱把农奴主的土地赎买过来,分给农民!这不仅在内地没有过,在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可能也是第一回!”
为什么要赎买呢?我们国家还比较贫困,农奴主也不缺钱花!不给钱没收过来,岂不对国家和人民更有利吗?
我把心中的疑问,向政治委员袒露。我相信他,不会反过来整我。
“同志哎,对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实行赎买,就叫做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懂吗?西藏的具体情况不同于内地,这里是少数民族地区,是边疆,这里还有个宗教问题,还有一个地广人稀,山高缺氧问题。针对这些特殊情况,对未参判的农奴主实行赎买政策,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有利于稳定边疆。在西藏,民族团结,边防稳定,比万两黄金还宝贵,懂吗?这就叫做实事求是。同志哎,事实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懂吗?”
谭政委激动地来回走着,说着,打着手势。那种丰富的感情,不像解释政策,更像在朗诵一首抒情诗,这当然是无产阶级政治家的抒情诗啊!
我在1955年学过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考试时是满分。可是,应用这些基本原理来解决西藏的现实问题,特别是民主改革问题,我却从来没有这样想过。甚至,我在学习民主改革的政策文件时,虽然记住了政策条文,却没有理解得这么深刻,这么生动……
我又一次掏出小本本和笔,把政委的这段政治抒情诗记在本本上,记在心上。
回到报社办公室,玻璃板上放着一封信,这是从山南拉加里区寄来的。那弯弯扭扭的藏文式的汉字,一看就知道是藏族同志的来信。撕开信封一看,我不禁高兴的跳了起来!
卓嘎!这是卓嘎从拉加里寄来的信。她已调到山南拉加里区任区委书记。她说,曲珍也可能要来山南参加民主改革第一批试点工作。她已向山南分工委去信,要求把曲珍分到拉加里来当区长。
哈!我也去拉加里!让我们三个修筑过幸福公路的壮汉姐妹,并且投入西藏的民主改革之中。砸碎千年的封建农奴制锁链,开创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新天地吧!
(未完待续)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杨星火:四川省威远县人。1925年生。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随十八军进藏。曾参加修筑川藏公路、平息西藏叛乱和民主改革、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边防建设等。在西藏工作20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军旅诗人。
后期整理:唐雪松(杨星火大女儿)。

作者:杨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