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网友所传不实!为什么冬季托索湖会发洪水,什么原因?

君这么近 2024-03-02 19:01:12

最近注意到这样一些消息,部分网络平台发布“青海洪水,数十人死亡、数千人失踪”等,被官方辟谣,纯属虚构,与事实严重不符。

“青海洪水事件”发生的区域为托索河流域—这是青藏高原北部边缘与柴达木盆地南部的内流河(最终流入霍布逊湖),涉及果洛玛多县和海西都兰县两地,所以果洛玛多县灾情最为严重。2月18日,青海冬格措纳湖(托索湖)水位上涨,导致闸室左侧导墙被冲毁,洪水对5个乡镇造成影响,但仅仅2户8人受灾,牲畜死亡195只,水毁乡村道路、牧道约24.95千米等,无人员伤亡。救援队还帮助牧民救回205只被困的羊群,挽回20余万元经济损失。

看来网上的消息不能全信,我们在面对这类信息时,应保持理性,从权威渠道获取准确的信息。而这些造谣者太可恶了,必须严惩,追究责任,不然怎么净化网络呢?造成恐慌。

“青海洪水”指的是冬格措纳湖(托索湖)大坝溃堤事件。该湖位于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花石峡镇西北约16公里处,藏语名为“冬格措纳湖”,蒙语称为“托索湖”,意思均为黑海,属内陆湖,也为咸水湖,面积450平方公里,水深10米,海拔4000米以上,被当地藏族群众奉为“神湖”,2019年12月25日,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该湖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每天刮风,下午13时开始,到晚间20时左右停止,时间特别准确。冬季最低气温在摄氏零下40度左右,冻冰厚度在30~60厘米;夏季风景优美,景色宜人;秋日的冬格措纳湖,湖水湛蓝,湖畔的草地红绿黄交融,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被称为青海三江源最浪漫的地方,适合爱好者去游玩。

对于“青海洪水”这个话题,部分网友除了祈求平安外,还提出了质疑声,为什么冬格措纳湖会在冬季水位上涨呢?什么原因?

“青海洪水”出现这一现象可能与近期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地形等多种因素有关。

原因一、气候因素

青海洪水事件,个人猜测主要是冬格措纳湖上游大量湖水下泄引起。原因是青藏高原出现反常天气,最近气温一直高于往年平均气温,大量冰川雪水融化,导致冬格措纳湖水量暴涨,从而引发洪水。

2024年2月中旬到末期,青藏高原出现了显著回暖,白天最高温超过0°C,导致部分冰层出现开化。而更关键的是,彼时呼啸全国的寒潮带来的强冷高压,和青藏高原上的浅薄低压间出现强烈气压梯度,这也意味着极强的大风,而高山间的湖盆地形可能让湖面风力更大。

在强风和部分熔化冰雪、堆积的冰体冲击下,湖岸闸室导墙和部分堤坝被冲毁,而托索河作为出水河道,也成为大多数融化湖水和冰块的下泄方式,最终形成类似于凌汛的洪水,从而发生了洪水事件。

我们看下图,拉萨曲水,3月2日的天气预报,多云,白天最高气温13℃,夜间最低温度-7℃,南风4~5级,空气质量优。

青海省西宁市的最近几天的天气情况,最高温度在12℃。(请看下图)

下图为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未来15天的天气预报,白天最高气温都在0℃以上。

看了以上几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冰雪加速融化,难怪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水会快速上涨,才导致本应处在封冻期的冬格措纳湖出现了洪水。

原因二、地形因素

目前青藏高原出现冬季,应该气温较低,但受持续“高温”,大量冰川雪水融化。导致冬格措纳湖(托索湖)有明显来水猛增,而作为该湖出口河流托索河短时间内泄洪压力较大。在托索湖上游千瓦鄂博水文站录得其流量为115立方米/秒,达到洪水蓝色预警标准(参见图1国家应急广播的预警信息)。

对于115立方米/秒的流量来说,对大河很小,对小河却很大;但对于这个年径流量仅5000多万立方米的内陆托索河也是较大洪水了,而且是罕见的在非雨季的冬季,更加是“雪上加霜”。由于托索河上游地形陡峭、坡降很大,最终汹涌奔流的洪水在出山进入柴达木盆地时出现漫溢。而此时托索河河床和周边土地并未完全解冻,水流难以下渗,河水流量过大,且洪峰时间很短,因而导致河道周边区域被淹没,出现了青海洪水事件。

本应处在封冻期的冬格措纳湖(托索湖)不应出现洪水,正因为气候和地形因素引发了青海洪水。

正所谓“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谁成想呢?青海在冬季发生了洪水。就是错误的时间,出现了错误的事件。希望所有受影响的青海人们平安无事。

原创作品,谢谢阅读!

​​​​

0 阅读:13

君这么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