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四大刺客

揭秘今朝风流人物 2025-03-17 14:07:08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是这一时期以忠义、勇武著称的传奇人物,他们以生命践行“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事迹被司马迁载入《史记·刺客列传》。以下是他们的基本信息及主要事迹:

---

### **1. 专诸(春秋时期)**

- **国籍**:吴国

- **刺杀对象**:吴王僚

- **背景**:受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赏识,助其夺位。

- **事迹**:

- **鱼腹藏剑**:将匕首藏于烤鱼中,借献鱼之机刺杀吴王僚。

- 成功刺杀后,被吴王僚侍卫当场杀死。

- **典故**:鱼肠剑(后世称其匕首为“鱼肠剑”)。

- **结局**:刺杀成功,专诸身亡;公子光即位为吴王阖闾。

---

### **2. 聂政(战国初期)**

- **国籍**:韩国

- **刺杀对象**:韩国国相侠累(韩傀)

- **背景**:受严仲子厚待,为其复仇。

- **事迹**:

- 孤身持剑闯入相府,刺杀侠累后力战而死。

- 为保护姐姐聂荣,自毁面容后自尽,聂荣认尸后亦悲痛而亡。

- **典故**:聂政毁容、聂荣殉弟。

- **结局**:刺杀成功,聂政与姐姐聂荣皆死。

---

### **3. 豫让(战国初期)**

- **国籍**:晋国(后为赵、魏、韩三家分晋)

- **刺杀对象**:赵襄子(赵无恤)

- **背景**:智伯家臣,为报答智伯知遇之恩,誓杀赵襄子复仇。

- **事迹**:

- **漆身吞炭**:涂漆毁容、吞炭变声,多次刺杀赵襄子未果。

- 最后一次刺杀失败,赵襄子感其忠义,赐衣袍让其象征性刺杀后自刎。

- **名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 **结局**:刺杀失败,自刎而死。

---

### **4. 荆轲(战国末期)**

- **国籍**:卫国(后为燕国门客)

- **刺杀对象**:秦王嬴政(秦始皇)

- **背景**:受燕太子丹委托,以献地图为名行刺。

- **事迹**:

- **图穷匕见**:地图中藏匕首“徐夫人剑”,刺秦王未中。

- 助手秦舞阳临阵怯场,荆轲孤身搏杀,最终被侍卫所杀。

- **典故**:易水送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结局**:刺杀失败,荆轲被杀;加速秦灭六国进程。

---

### **共同特点与历史评价**

1. **忠义精神**:以生命践行“士为知己者死”,体现春秋战国时期“义”的价值观。

2. **悲壮结局**:除专诸外,其余三人皆刺杀失败身亡,但气节震撼后世。

3. **文化象征**:

- 司马迁赞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列为刺客典范。

- 荆轲成为反抗暴政的文化符号,专诸、豫让等被后世称颂为“义士”。

**争议与补充**:

- **要离**(刺杀吴王僚之子庆忌)有时被列为“五大刺客”之一,但因手段残忍(杀妻断臂骗取信任),争议较大。

- 四大刺客中,仅专诸、聂政刺杀成功,豫让、荆轲虽败犹荣,反映了刺客命运的悲剧性。

他们的事迹不仅是个人勇武的展现,更是春秋战国社会阶层流动、士人精神崛起的历史缩影。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