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兴产业“领跑”现代服务业“扩容”未来产业“萌芽”
全力出“招”,首季72个优质项目落户崂山区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扎根崂山、立足青岛、面向全国,我们将加速布局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打造世界一流的低空云服务提供商。”在日前举行的2025星图低空云发展大会(青岛)上,中科星图高级副总裁陈伟介绍了公司围绕低空经济的前瞻性布局。当天,由陈伟出任董事长的中科星图旗下子公司——中科星图低空云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崂山区,项目注册资本1亿元。
这是崂山区以高质量项目做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在全球科技与产业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成为国内各大城市间的一场激烈竞赛。今年以来,青岛召开多场重要会议,对“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调一以贯之。崂山区把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创新招商方式、精准对接优质企业,成功推动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质量项目向崂山区集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共有72个优质项目落户崂山区,其中总投资过亿元项目49个,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聚焦重点产业招新引优
2月26日召开的全市高质量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议指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全力招引落地一批高质量项目,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全市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崂山区,招引什么样的项目,才能在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走在前、当排头”?从一季度的招商引资成果中或可看出端倪——落户项目涵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海洋生物医药、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崂山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其中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占比达到48.6%,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占比为23.6%。
紧盯新兴产业抓招商,崂山区正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以虚拟现实产业为例,历经9年实践探索,崂山区已建立起“硬件—软件—内容—应用”的产业链条体系。“截至2024年底,崂山区已集聚虚拟现实相关企业137家,虚拟现实产业规模突破220亿元。”青岛高科园管委虚拟现实产业促进部部长孙明介绍,近年来,崂山区已先后吸引国内VR一体机第一名PICO研发运营总部青岛创见未来公司、国内PCVR头部企业大朋VR、视听AR眼镜天趣星空、图形渲染算力独角兽企业云天畅想等龙头企业,以及国内手柄出货量第一的欢创智造科技公司、京东方旗下数字艺术引领者京东方艺云、海外新媒体发行运营头部企业世纪优优等一批产业链核心配套及上下游企业落户。
进入2025年,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链条持续完善。向产业链上游延伸,3月3日,歌尔股份在崂山区设立歌尔光电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虚拟现实光学镜片及模组的研发、生产、制造;向下游应用端拓展,3月14日,上海视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崂山区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将利用其空间计算技术优势,推动结合AI眼镜的AR+AI数字人伴游在崂山景区落地,并将国内首款户外(兼室内)MR商业化娱乐体验项目“星界之门”导入虚拟现实创享中心平行世界主题公园。
紧盯现代服务业抓招商,持续壮大现代服务业规模。现代金融是崂山区重点发展的7条产业链之一,2024年,崂山区共新引进中诚信指数、海通证券等金融机构及类金融企业173家,总数超1400家。锚定2025年金融机构及类金融企业招引目标,一季度,崂山区接续发力,共招引总投资过亿元现代金融产业项目10个。3月13日上午,国联民生证券青岛分公司开业仪式在金家岭金融区举办。这是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合并后设立的首家分公司,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60.46亿元,将立足国联集团全金融牌照资源优势,通过差异化产品优势服务居民财富管理,赋能青岛产业升级。
紧盯未来产业抓招商,前瞻布局新赛道、抢占发展制高点。
目前,崂山区在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等未来产业赛道已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全区涉及未来产业的科技企业达20余家。崂山区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彭秋媛表示,当前,崂山区正瞄准未来产业细分赛道,以四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为主力,探索建设未来产业加速园,支持未来产业领域的初创型企业集聚发展。
探索招商引资“新打法”
围绕重点产业开展链式招商,已经被证实是招商引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近年来,崂山区通过强化“链主”招商,靶向招引落地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推动各条产业链持续完善。比如,崂山区鼓励辖区内的“链主”企业深度参与到产业链政策制定、招商目录编制、配套项目招引等工作中来,以更加精准招引落地产业链上下游和核心配套项目,带动产业横向配套、纵向延伸。
崂山区还通过强化园区招商,靶向招引一批龙头型、功能型、平台型项目落地,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竞争力。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内的一座“园中园”——青岛创盛仪器仪表产业园便是一个成功范例。截至2月下旬,该园区聚焦高端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已集聚行业上下游优质企业42家,形成了紧密协作、高效运转的产业生态。
强化场景招商,实现招商引资、企业发展和城市升级的共赢。不同于传统招商模式的“政策输血”,场景招商以开放资源、释放机遇、激活市场为引擎,引领产业生态从“优惠扶持”向“机遇赋能”跃升。崂山区在文旅发展、智慧城市、城市更新等领域拥有丰富场景资源,其中在张村河片区,崂山区洽谈的蘑菇车联项目便计划依托该区域打造全市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启动区。
强化科技招商,抢抓科创大走廊建设机遇,促成更多优质科技成果在崂山区转化落地。3月27日下午,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联合青岛科创母基金成功举办崂山区“繁星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路演,聚焦建筑光伏一体化集成技术与示范、二氧化碳制备碳二化学品及微生物蛋白油脂等项目领域,为成果转化落地、业务开展赋能。“截至今年一季度,产研科创路演行动已成功举办21期,近90个科创项目参加路演,成功融资4.25亿元,包括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海洋信息等多个‘10+1’创新型产业体系领域的一批科技成果成功落地崂山区。”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执行院长赵宇波说。
依托金家岭金融区,崂山区还强化资本招商,积极采用市场化方式引导私募基金、市属国企、央企等参与项目投资,为敢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同时,加快构建基金雁群体系,建立“项目发现—投资培育—产业落地”闭环机制,不断提升产业引进、培育的科学化水平,为重大项目落地保驾护航。
厚植近悦远来“营商沃土”
产业基础优则强链招商,资源禀赋佳则场景招商……招商引资方法各异,但其核心仍在于营商环境。先进城市的招商实践表明,企业投资就像是候鸟迁徙,哪里气候适宜便向哪里集聚,当政务服务与产业脉动同频共振,项目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也便水到渠成。
园区是企业落户、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2025年以来,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进一步把政务服务“搬”进产业园区,通过设立政务服务驿站,把重大项目审批服务链条从竣工验收延伸到投产运营,向企业提供更优、更快、更便捷、更可持续的政务服务,推动更多优质项目向园区集聚。目前,该项服务已在绿谷翰章产业园、源嘉生命科技产业园启用。“我们园区致力于打造青岛新兴产业集聚地,其中一个重要板块便是构建生物医药产业链。”源嘉生命科技产业园运营经理赵学磊表示,政务服务驿站的启用,为入驻企业带来利好的同时,也成为园区招商引资的一大“卖点”,成功吸引了一批企业关注园区,共同构建“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良好生态。
把政务服务“搬”进产业园区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延伸了崂山区政务服务的触角,更通过“园区事园区办”的实践探索,生动诠释了崂山区“营商环境即是核心竞争力”的招商逻辑。更早些时候,崂山区还通过组建重大项目“一张‘点菜单’,全程帮代办”服务金牌团队,持续强化大项目、好项目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强引擎和硬支撑作用。
记者从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获悉,2025年以来,该局将持续拓展“金牌团队”服务保障能级,抓牢抓实“一项目、一清单”服务机制,为重点项目提供全过程、定制化、个性化服务清单,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打造“项目管家”队伍,坚持靠前服务、全程帮办,紧扣企业所需、立足审批所能,推出一批示范性、标杆性服务场景,定制“重点项目审批服务图集”,从解决一类诉求到优化一类服务,将解决共性问题的经验做法固化为普惠性政策,为全市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工作提供更多“崂山经验”。
以招商引资这一“源头活水”,润泽高质量发展的“广袤沃土”,新征程上,崂山区将聚焦全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奋力“项”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