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7月23日,夜,郝家庙(现德州市平原县恩城镇郝家庙)据点阴云密布,据点内的地牢之中,阴湿刺骨,特务队队长陈洪建看了眼走廊上拖拉残留的血迹,皱起了眉,阴恻恻地嘟囔着。
“都给我把精神打起来,睡觉都要睁半只眼,这俩人身上肯定有重要的情报,我就不信,一直打,能会问不出来!”
当天下午,七区区委书记党朝玉与地下干部张超在执行任务时,遭陈洪建特务队逮捕。
随后,这个左眼残疾的汉奸队长,亲自将两人关押在据点地牢,严加拷问,并派重兵把守。
平禹县委得知此消息之后,立即启动营救行动。
敌工干部蒋振东通过伪军中的内线关系,携带活动经费潜入据点。按照原计划,伪军班长高玉珍、姜文信将会利用职务之便,以"取保候审"名义释放二人。
但当蒋振东等人按照约定时间等候在牢房之外时,高玉珍却发现牢房不知什么时候,早已空空如也,只剩下地上的一片残留血痕。
原来,陈洪建已提前获知消息,于是便连夜派人,将党朝玉、张超秘密转移至未知地点,致使营救行动最终彻底失败。
"陈洪建不除,抗日工作寸步难行!"

在平禹县委紧急会议上,县委书记陈文惠拍案而起:"必须尽快干掉这个家伙!"
陈洪建这个铁杆汉奸不仅掌握着三十余人的武装特务队,更与曹文端、高长江等多股地方杂团结成同盟。仅1943年前五个月,就制造了十二起抓捕事件,七名交通员惨遭杀害。
县敌工站档案内显示:陈洪建随身携带三把德国造驳壳枪,行动诡秘且枪法精准。我方曾三次设伏,却均被对方逃脱。最近一次在张士府村遭遇战中,我方两名战士因他反击负伤。
此时,除掉陈洪建已迫在眉睫,经县委研究,最终决定,采取特殊手段,对陈洪建实施斩首行动。
这个任务随后便落在了平原县七区敌工干部蒋振东的肩头,蒋振东原是八路军平原县七区游击队队员,1942年秋,调任平原县七区专职敌工干部。此人立场坚定,机智 果敢,交际面很广,在伪军和地方杂团中都有他因工作需要而结拜的“盟兄弟”,锄奸经验十分丰富。
蒋振东接到任务后,刚开始联络了郝家庙据点内的伪军内线。

伪军班长高玉珍提议:"每日清晨特务队会在据点外操练,届时可实施狙杀。"但县委书记陈文惠认为该方案风险过高——据点周边地势开阔,且日军瞭望塔配备机枪哨位,即便锄奸成功,我方也难以安全撤离,最终否决了该计划。
蒋振东只得再寻他法,但想要除掉这么一个狡猾的特务,谈何容易,蒋振东苦苦寻找良机,而转机最终出现在九月初。
伪陵县警备大队副队长张祯恩(蒋振东结拜兄弟,后被我方争取在陵县神头起义参加了抗日武装)透露重要情报:德县杂团头目李公德将于八月纳妾,邀请周边汉奸头目们前往赴宴。
而这份烫金请柬之上,陈洪建的名字赫然在列。
农历八月廿三,德州李公德宅院张灯结彩。按照预定计划,张祯恩将"顺路"与陈洪建结伴返回。
蒋振东带领六区区长郑吉祥等四人,携长短枪械,悄悄埋伏于郝家庙北五里处的红荆丛中,所有人子弹上膛,屏气凝神地等待着陈洪建等人的到来。
下午四时许,土路上出现两骑身影:张祯恩骑驴带四名卫兵在前,陈洪建骑自行车紧随其后。
当队伍行至伏击点时,蒋振东猛然站起,大声咳嗽了声,向示意张祯恩立即行动。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张祯恩却并未按原先约定的那般,停下反杀陈洪建,而是漠然地走了过去。
事后得知,因陈洪建始终将右手按在腰间枪套,一路之上,十分警惕。张祯恩恐其反抗伤及群众,临时改变了行动计划。
中途伏击失败,但锄奸行动并未中止。蒋振东等人尾随队伍行至卜庄村口,前面的张祯恩突然下驴,指着一旁的村公所,对着陈洪建说道:
"口渴了,陈队长,咱们到村公所喝口茶吧。"
一路之上,陈洪建就感觉不对劲儿,但又说不上哪里不对劲儿,只是跟着这群伪军队伍一起,快速赶路,盼着尽快返回据点之内。
此时,眼见张祯恩不慌不忙地邀请自己去喝茶,陈洪建当即警觉起来,眼前的这个人不对劲儿。
觉察异常的陈洪建当即推辞欲走,却被张祯恩贴身警卫李金锋强行拽下,随后软硬兼施,将之架入屋内。

据后来起义人员李金锋回忆:"一进屋,我就把陈洪建的匣子枪给捋了下来,陈洪建见状当即明白了事儿要糟,他跪地不住地磕头求饶,但张副队长掏出枪后,只说了一句'你杀交通员时可曾手软',随后便扣动了扳机。"
郝家庙据点的日军闻讯率队赶到时,只见陈洪建仰面倒毙在太师椅前,额间弹孔仍在渗血。
其随身携带的三把驳壳枪及七十八发子弹,则作为战利品,由蒋振东最终转交给了平禹县大队。
陈洪建伏诛后,日伪当局疯狂报复,在卜庄等地杀害七名无辜群众。但汉奸阵营已人心涣散,继任特务队长韩某不足两月即被铲除。
至1944年春,郝家庙据点在抗日军民持续打击下最终被迫撤离。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三辑)——第725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平原文史资料》,焦力君回忆
创作说明:图片为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