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俄罗斯卢布遭受重创,对美元汇率于11月27日暴跌7%,首次突破“1美元兑100卢布”的关键心理关口,达到了1美元兑换113.1487卢布的历史低点。与此同时,卢布兑人民币汇率也降至32个月以来的最低点,即1元人民币兑换15卢布。此次卢布的剧烈波动主要归因于美国财政部上周宣布的一系列针对俄罗斯金融机构的新制裁措施。
美国制裁加剧卢布跌势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于11月21日发布声明,宣布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等数十家金融机构及多名金融官员实施制裁。这不仅包括俄罗斯最大的几家银行,还有多家中小型银行以及证券机构。这些制裁直接切断了俄罗斯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体系的部分联系,尤其是对于依赖国际支付维持外贸活动的俄罗斯来说,这一打击尤为沉重。

俄罗斯央行指出,国际支付问题已经成为俄罗斯企业面临的重大障碍之一,并且是阻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制裁的实施无疑将使这一问题更加严峻,迫使俄罗斯的国际贸易伙伴寻找替代支付渠道,如通过非受制裁银行账户或使用其他国际通用货币完成交易。
卢布贬值背后的政治经济考量尽管卢布的急剧贬值引发了市场恐慌,但俄罗斯政府似乎并未急于采取行动稳定汇率。俄罗斯财政部长安东·西卢安诺夫公开表示,目前的汇率对出口非常有利,有助于增加政府收入。考虑到俄罗斯大约一半的财政收入来自石油和天然气出口,而支出则主要以卢布计价,因此卢布贬值实际上可以增加政府的外汇收入,缓解因高国防支出而日益扩大的预算赤字压力。
为了应对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俄罗斯央行宣布自11月28日起至2024年底,暂停在国内市场购买外币,此举旨在减轻卢布的压力,减少金融市场波动。未来,俄罗斯央行将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化,评估是否在2025年初恢复外币购买计划。

综上所述,美国对俄新制裁是此次卢布大幅贬值的主要推手,而俄罗斯政府则采取了一定程度上的放任态度,利用卢布贬值带来的经济利益,同时采取措施控制金融市场的过度波动。然而,长期来看,这种策略能否有效应对国际制裁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近期,俄罗斯卢布遭受了显著贬值,对美元汇率于11月27日暴跌7%,首次突破“1美元兑100卢布”的关键心理关口,达到了1美元兑换113.1487卢布的历史低点。与此同时,卢布兑人民币汇率也降至32个月以来的最低点。尽管如此,考虑到卢布在全球货币市场中的参与度较低,这次事件对俄罗斯经济的实际影响可能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严重。以下是系统性的分析:
1.卢布的国际地位非国际储备货币:卢布并不是国际储备货币,这意味着全球大多数国家和金融机构并不会大量持有卢布作为储备资产。因此,卢布的贬值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直接影响有限。国际贸易结算:俄罗斯的国际贸易主要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的出口,这些交易通常以美元或欧元结算。即使卢布贬值,对这些交易的影响相对较小。


尽管卢布近期出现了显著贬值,但由于其在全球货币市场中的参与度较低,对俄罗斯经济的实际影响可能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严重。从短期来看,卢布贬值对出口行业有利,有助于增加政府的外汇收入。然而,长期来看,俄罗斯政府需要采取更多的结构性改革措施,提高经济的多元化和抗风险能力,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