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和重要带动力量。日前,江西召开全面建设幸福河湖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江西有序推进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实施,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力争2025年年底,全省基本建成100条幸福河湖。

江西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许盛丰 黄凌媛摄
江西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许盛丰表示,江西坚持将幸福河湖建设作为水利发展改革纵深推进的关键环节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因地制宜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探索实践,着力形成河湖保护治理新格局;印发《江西省关于强化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幸福河湖建设,吹响了江西省建设幸福河湖的冲锋号。全省第一批共确定108条(段)河流开展幸福河湖建设,计划总投资约667亿元,覆盖所有市县。
同时,江西将幸福河湖建设纳入省委重点改革任务和省政府领导重点调度工作。目前,全省108条(段)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推进顺利。截至2024年底,建成生态廊道951公里,完成投资约550亿元,并涌现出宜黄县宜水、靖安县北潦河,湘东区萍水河等一批有颜有值、有情有景的幸福河湖“江西样板”。
许盛丰表示,江西水利将继续奋勇争先,善作善为,在以系统观念持续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坚持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以流域为单元,以河湖水系为脉络,围绕强化水安全保障、强化水岸线管控、强化水生态修复、强化水文化传承、强化可持续利用“五个强化”,开展幸福河湖的实践探索,着力打造“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江西特色幸福河湖。
江西还将组织制定全省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谋划“十五五”幸福河湖建设,以“流域+区域”统筹推进全省幸福河湖建设,计划到2030年,以各地“母亲河”为重点建成一批幸福河湖,到2035年,全省江河湖泊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河湖面貌全面提档升级。江西还将制定出台地方标准《幸福河湖评价标准》;明确平安、生态、宜居、智慧、人文、富民等方面的具体量化指标,引导各地因地制宜,以水为媒,全面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探索推进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推动绿色协调发展。
近年来,宜春市河湖长制工作成效明显,2020年、2022年先后两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2024年,温汤河成功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北潦河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优秀案例,铜鼓县入选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

宜春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郑亮 黄凌媛摄
宜春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郑亮表示,宜春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在幸福河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建立党政主导、河长牵头、属地负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坚持系统治理,通过河道清淤疏浚、水系连通、护岸护坡建设、市政截污纳管、水源地保护修复、严格河湖岸线管理等措施,统筹推进河湖岸线生态治理,筑牢幸福河湖基础。截至2024年底,全市完成河湖库“四乱”问题整改共827个,整改率99.8%,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宜春段)521个,切实维护行洪安全,改善河湖面貌。铜鼓县将河湖长制体系延伸至小微水体,构建小微水体治理管护长效机制,实现水环境管护的全面覆盖,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记者 黄凌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