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2 月 19 日,菲律宾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因众议院发起的弹劾案向最高法院提出申诉,这一事件将菲律宾政坛的家族矛盾与政策分歧推至舆论焦点。弹劾案不仅涉及法律程序,更折射出菲律宾国内亲美派与亲华派的角力,以及马科斯家族与杜特尔特家族两大政治集团的利益博弈。
弹劾程序的争议性与政治动机根据菲律宾宪法,弹劾程序需由众议院发起并经参议院审理。2 月 5 日,众议院以 215 票(超三分之一门槛)通过针对莎拉的弹劾动议,指控包括 “违宪、腐败、威胁暗杀总统” 等罪名。值得注意的是,支持弹劾的议员中包含总统马科斯家族成员及盟友,例如其长子费迪南德・马科斯及表弟、众议院议长马丁・罗穆亚尔德斯。尽管马科斯本人公开表态 “不支持弹劾”,但家族势力的深度介入,令外界质疑弹劾案的政治动机。

长子费迪南德・马科斯
莎拉方面则强烈否认指控,其兄长保罗・杜特尔特直指这是 “明显的政治迫害”,前总统杜特尔特(莎拉之父)更宣布将亲自为女儿辩护。目前,弹劾文件已移交参议院,但受中期选举筹备影响,参议院休会至 6 月 2 日,最终审理需获得 24 名参议员中至少 16 票支持。若弹劾成立,莎拉将成为菲律宾首位被罢免的副总统,其政治生涯或将终结。
家族联盟破裂:从合作到对立马科斯家族与杜特尔特家族的矛盾升级,是弹劾案的核心背景。2022 年大选期间,两大家族曾结成联盟 —— 马科斯竞选总统,莎拉竞选副总统,最终以压倒性优势胜选。这一合作基于利益交换:杜特尔特家族需延续政治影响力,马科斯家族则希望洗刷历史污名(马科斯之父因独裁统治被推翻)。

然而,执政后双方分歧迅速显现。马科斯政府调整外交政策,在南海问题上对华示强,并加强与美国军事合作,与杜特尔特时期的对华友好路线背道而驰。莎拉作为副总统,延续其父务实风格,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南海争议,这一立场被弹劾派指控为 “对华软弱”。此外,莎拉在 2024 年 11 月的争议言论(称若自身遇险将 “报复总统及其家人”)虽事后澄清为 “被曲解”,但仍成为弹劾案的重要 “罪证”。
对华政策:政治斗争的隐形战场弹劾案中一项关键指控直指莎拉 “未能强烈谴责中国在南海的行动”,这一罪名罕见地将外交立场纳入国内政治斗争。老杜特尔特执政时期(2016-2022),中菲关系显著改善,双方在经贸、基建等领域合作密切,其 “搁置争议、务实合作” 的策略为菲律宾赢得实际利益。然而,马科斯上台后,选择迎合美国 “印太战略”,在仁爱礁、黄岩岛等问题上对华强硬,导致中菲关系紧张。

莎拉作为副总统,虽无直接外交决策权,但其家族背景与政策倾向被视为对马科斯路线的潜在威胁。弹劾案表面是法律诉讼,实则是两派势力争夺对华话语权的延伸。若莎拉被罢免,总统将有权提名新副总统,马科斯家族可进一步巩固权力,推动亲美政策。
社会影响与政局走向弹劾案加剧了菲律宾社会的分裂。支持杜特尔特家族的民众认为,此举是马科斯家族打压政敌的阴谋;而亲美派则指责莎拉 “阻碍国家捍卫主权”。值得注意的是,老杜特尔特仍拥有较高民意支持(卸任时满意度达 75%),其公开呼吁军方 “反对总统”,可能激化社会对立。

从程序看,弹劾案短期内难以落幕。参议院休会至 6 月,审理推迟为双方争取了斡旋时间。若莎拉最终被罢免,杜特尔特家族可能动员地方势力(如达沃市 “大本营”)反击,甚至支持莎拉参加 2028 年大选,形成长期政治消耗。
结语:菲律宾政治的 “家族化” 困局莎拉弹劾案暴露出菲律宾政治生态的深层问题 —— 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治理之上。马科斯与杜特尔特家族的权力斗争,本质上是对资源分配与政策主导权的争夺,而外交政策成为博弈工具。无论弹劾结果如何,菲律宾社会都将为此付出代价:司法公信力受损、外交政策摇摆、民生议题被边缘化。
这场风波也预示着一个更复杂的未来:若家族政治模式无法打破,菲律宾或将陷入 “内斗 — 分裂 — 衰退” 的恶性循环。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他们更期待的或许是超越派系争斗、真正聚焦发展的政治领袖。
免责声明感谢您阅读本文。
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非专业建议或承诺。尽管作者已尽力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但无法作出完全保证。
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任何损失或风险,作者概不负责。文章中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不反映任何组织或机构的观点。
读者应自行判断信息的适用性,并承担相关后果。需注意,某些内容可能随时间推移而失效,建议您自行核实最新信息。
对于任何与本文相关的争议或问题,作者保留最终解释权。如果您是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本文,请确保其来源的可靠性。
在参考本文内容时,请保持谨慎,并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准确的建议。
再次感谢您对本文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