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儿子李恪到底有多强?为何千百年来,一直有人怀念他?

浅弋道历史 2024-02-07 10:35:18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句诗语深刻地描绘了领导者在动荡时期选择可信赖的臣子的重要性。历史上的故事往往复杂而曲折,其中一个引人深思的例子就是唐朝李世民在选定太子继承人时的艰难抉择。

在李世民的诸多儿子中,有一个备受钟爱的皇子,他就是李恪。李恪在父亲的眼中可能具备睿智、才华和统治才能,成为理想的继承者。命运却对他并不垂青。那么他为何没能成为太子呢?

李世民选择太子

在历史的长河中,太子的选拔一直是一项艰巨而慎重的任务。尽管按照封建王朝的传统,应当立嫡长子为太子,但事实证明,过早确立太子并非总是明智的选择。李世民的经历也为这一点提供了生动的教训。

初次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似乎是按照常理之举。这位太子却在过早得到皇位的奢侈环境中逐渐迷失,成为一个放纵任性的人物。李世民对他的失望与日俱增,因为李承乾既不具备父亲的英明和刚性,也缺乏太子应有的勤勉和爱民之心。

面对太子李承乾的不称职,李世民被迫做出了一项艰难的抉择,决定废黜李承乾,并重新选择合适的储君。在此过程中,他曾经对魏王李泰表现出一定的青睐,由于李泰张扬的性格,最终李泰被排除在太子人选之外。

在太子人选中,李世民曾一度更倾向于李恪,因为他认为李恪与自己有相似之处。最终李世民作出了选择,决定让李治成为太子。

那么这是为何呢?

李恪为何落选

李恪,作为唐太宗的第三个儿子,身份虽非长孙皇后所出,却因母亲的尊贵身份,早已在大唐的皇室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母亲是前朝公主,隋炀帝的亲生女儿,使得李恪身上流淌着隋唐两朝的皇室血脉。李恪本人文武双全,在朝政处理上表现沉稳妥帖,备受朝中尊崇。在太子继承人的争夺中,却面临了国舅长孙无忌的激烈反对。

长孙无忌之所以坚决支持李治,而反对李恪,根本原因在于李治是长孙皇后所出的嫡长子。长孙无忌私心所驱使,希望在李治即位后能够获得更大的权力,成为皇帝的亲舅舅。他不能直接陈述自己的私心,于是巧妙地以维护大唐江山的理由来说服李世民。

长孙无忌主张以李治为储君,因为李恪身上有着隋朝的血脉,如果让其继承皇位,可能引发内乱,甚至报仇之念。他巧妙地运用历史因素,提及李渊在晋阳兴起谋夺天下的历程,暗示选择具有唐朝血脉的李治,是对唐室江山的保守和延续。这一说辞深深触动了李世民的心弦,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唐室的兴衰与选择太子有着密切的关系。

尽管李世民心知国舅的私心,但他也理解作为一位君主,不能轻视大唐江山的未来。长孙无忌的巧舌如梭让他在考虑时更加注重家族血脉的延续。此外,李世民对李治的选择还有一层深层次的考虑,即李治身上所具备的仁爱品德。虽然李治智谋不如李恪,但仁爱之心能够确保在他即位后兄弟之间不会发生残酷的厮杀。

李世民或许未曾料到,他的这一选择并未彻底排除家族内的权力争夺。在长孙无忌的私心驱使下,李治的即位并没有平稳进行。长孙无忌的权谋导致政变的发生,李恪被废为庶人,最终为家族争斗埋下了隐患。

最后的落幕

李治即位后,对李恪仍给予一些官职,如司空、梁洲都督,显示出一定的容忍和宽大。这并没有为李恪带来真正的安宁。在朝中,长孙无忌以国舅身份协助政务,却开始通过党同伐异的手段,追求更大的权力。李恪成为了长孙无忌欲铲除的对象之一。

由于长孙无忌当初反对李恪登上皇位,因此他对李恪心存忌惮,担心李恪可能会报复。由于李恪的身份显赫,长孙无忌一直未找到合适的机会来除掉他。直到房遗爱和高阳公主等人密谋发动政变,试图推翻唐高宗,才给了长孙无忌一个铲除异己的绝佳机会。

政变的计划并未充分准备就已经泄露,导致房遗爱等人被迅速捕获。唐高宗派长孙无忌前去审理此案,而长孙无忌却看到了一个大肆清除异己的机会。他趁机将李恪诬陷进谋反案,使得李恪陷入了囹圄之中。在长孙无忌的谋算下,李恪最终含冤莫白地被缢死在宫禁之内。

李恪在临刑前大骂长孙无忌弄权,预言他将来会得到应有的报应。这一悲剧性的结局反映出朝廷内部权谋的残酷和无情。长孙无忌以国舅的身份,为了争夺更大的权力,不惜牺牲李恪,将他卷入政变案件,最终导致了李恪的悲惨结局。

尾声

李恪之案在神龙年间,这场冤屈终于得以平反,让李恪的名字重新回归正义之列。

李恪身负大才,却在政治斗争中遭受不白之冤,这使得千百年来,有无数人凭吊感怀这位曾是皇子的才俊。他的才情和心志,在太子之位上未能得以彰显,反而在阴谋之中含冤离世。

而与此同时,那位专权弄政、曾是李恪冤屈背后推手的长孙无忌,也终于在历史的舞台上付出了代价。他被指控谋反,逼迫自己选择了自缢的结局。这个结局,让人不禁思考,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天道的轮回?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5 阅读:13709
评论列表
  • 2024-06-21 10:50

    从小杨妃就教导李恪不能够争夺储君之位,要兄弟和睦,长大了要辅佐太子,要不然从小就出类拔萃的吴王能有如此下场。。。。。😰️😰️😰️

  • 2024-06-13 11:59

    李治的唐朝才配称盛世,疆域最大,大敌都称臣,至于李世民其他儿子都是被高估,能赢到最后的才是最强

  • 2024-06-11 17:21

    不是长孙皇后生的不可能继承皇位

  • 2024-02-12 22:35

    厉害在哪啊?

    暗香紫藤 回复:
    没义务为你普及 你是为了反驳而反驳:::
    智缺 回复: 暗香紫藤
    气急败坏了!还是先把北周后周搞清,句子写通畅!
  • 2024-07-12 04:37

    李承乾还是太温柔了,他要是直接把李二的儿子全部杀完,再抱着长孙皇后的牌位一头撞死在李二面前,那李二可能当场要被气疯[笑着哭][笑着哭]

  • 307 6
    2024-06-21 17:17

    李世民老年昏晕,搞出个李治当皇帝,啥东西,不然也不会有后来武周天下,子孙死的死废的废。隋唐一家亲,本就是亲戚这个事实永远改不了。难怪后来说脏唐乱宋。

  • Yx 6
    2024-07-12 17:59

    有多强?倒是找些史料来支撑观点啊!就凭李世民逗大舅哥的一句话就能推断他很强?实际上李世民对这个儿子一点都不好,看不出有任何重用的迹象,一个闲散王爷能有啥机会表现自己很强?李恪被人怀念是因为冤死并非多强

  • 2024-07-11 17:46

    李世民虽英明,但在对儿子的教育认知方面差得很远,什么英果类我反着听就对了。

  • 2024-06-09 11:44

    李恪史料记载就那么点内容,怎么看出来的厉害?

    夜空中最亮的星 回复:
    他外公是隋炀帝你说呢
    夜空中最亮的星 回复:
    他外公是隋炀帝你说呢
  • 2024-06-17 15:51

    李渊李世明和杨广也是表亲。他上位时怎么不把血换掉?

  • 2024-02-07 12:05

    [无奈吐舌][无奈吐舌][无奈吐舌]出生就注定了与皇位无缘

  • 2024-04-17 22:07

    所谓的不上位可惜的扶苏,刘据,李恪,朱标。除了朱标上位会比朱允文靠谱外。其他未必有上位的皇帝做的好,秦亡根源在秦始皇,刘弗陵和李治历史已经证明了一切。

  • 2024-06-09 08:24

    不认识,还千百年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