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qp
中国赚钱国外花,一分都不留在国内。
他们活跃在中国商界,是各个行业“龙头老大”的存在。
但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早已更换国籍?

他们靠着中国的资源白手起家,成为千亿总裁。
却在巅峰时期偷偷加入外国国籍后,继续在中国疯狂吸金。
这些“大佬”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孙宏斌,在房地产界如雷贯耳。
融创集团的创始人,凭一己之力将融创打造成了房地产界的黑马。

孙宏斌早年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
后来凭借着对房地产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创立了融创集团。
他曾经历三次从富有到破产,从破产到富有的过程。

第一次浴火重生是在1997年。
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孙宏斌刚从美国归国,创办了顺驰集团。
他抓住机会,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迅速扩张,成为一家颇有规模的企业。
但当亚洲金融爆发后,他的事业遭遇了重大挫折。

出现资金链断裂、项目烂尾等问题。
孙宏斌不得不出售手中的大部分项目,甚至连自己的房子车子都卖掉了。
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伺机而动。

1999年,孙宏斌看准时机,低价拿到一块地皮。
顺势开发了顺驰国际广场,重新登上“山巅”,成为“CBD之王”。
此后又陆续开发顺驰广场二期、三期、四期等,成为中国房地产的领军人物。

2007年,孙宏斌高价收购了美国贝尔斯登公司。
这是一家投资银行,他本以为可以毫无顾忌地发展壮大公司了。
结果,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贝尔斯登公司资产大幅度缩水。
同时,孙宏斌国内的房地产业务也遭到前所未有地冲击。
他再次面临资金紧张、债务压力。
孙宏斌并没有放弃,死马当活马医,将业务中心转移至三四线小城市。

这些城市消费不高,金融危机影响微不足道。
他再次抓住机会,将在三四线城市打造出高端住宅和商业项目。
2010年,将顺驰集团更名为融创中国,成为中国房地产金字塔顶尖的存在。
他的第三次危机,却是对手竞争对手造成的。

2022年,恒大集团爆发财务危机。
由于恒大债务高达2.4万亿,涉及了众多金融机构。
孙宏斌的融创遭遇巨大冲击,股票大跌、债券违约、资金紧张......
而他并没有像许家印那样干脆摆烂。

孙宏斌带着团队求爷爷告奶奶。
为了还债,愿意通过债转股方式,让债权人成为股东,甚至失去融创的实控权。
他的诚意和担当被很多人欣赏,最终在2023年11月完成了债务重组。
孙宏斌的人品是值得信赖的,但有一点让国人不明白。

在融创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选择了移民美国。
但在移民后,他一直活跃在中国市场,推动着国内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国内的市场和消费者也成为了他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撑。
而同样是中国的龙头企业,段永平与孙宏斌的做法几乎一模一样。

说到段永平,很多人并不熟悉。
但提到OPPO手机,那将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
OPPO手机在国内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2025年中国智能手机第一季度排名中:
OPPO以15.7%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三位,成为年轻人的追捧对象。
只是OPPO手机的创始人——段永平。
却早已经偷偷退出中国国籍,成为了一个美国人。

段永平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曾是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凭借着小霸王学习机,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此时,段永平的野心并没有得到满足。

他看到了电子产品在未来市场的前景。
毅然离开小霸王后,创立了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
“步步高”在段永平的领导下,逐渐成为了商界璀璨的明星。

在步步高取得成功之后,段永平依旧没有停下脚步。
他又看到了手机在中国市场的潜力,又投资创立了OPPO手机品牌。
OPPO手机出色的外观设计、拍照功能和营销策略,迅速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
可就在OPPO手机如日中天的时候,段永平“叛国”了。
——移居美国,主动放弃了中国国籍。

对于他移民的原因,外界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为了陪伴在美国居住的妻子,有人说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无论哪种原因,段永平移民已成为事实。
不过相较于段永平,张勇的做法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张勇,海底捞的创始人。
凭借着优质的服务和独特的营销策略,将海底捞打造成为中国火锅界的龙头。

张勇早年是一名普通工人。
凭借着对火锅的热爱和敏锐的洞察力,创立了海底捞。
在创业初期,海底捞面临了诸多问题。

出现资金紧张、人手不足等问题。
张勇咬牙坚持,一人身兼数职,服务员、厨师、管账......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海底捞终于闯出了名堂。
就在海底捞即将上市的时候,张勇却选择了移民新加坡。

关于他为什么移民。
张勇曾表示是为了让海底捞更好地走向国际。
毕竟新加坡税收较低,经商环境优越,这么做确实有一定道理。

移民后的张勇并没有停止对海底捞的发展。
凭借着新加坡的优越条件和自己的商业智慧,将海底捞推向了国际市场。
相较于张勇的移民,他至少没有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

李嘉诚,这个名字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香港的商业巨擘,赚钱对他来说就是手拿把掐。

他的商业帝国遍布全球。
房地产、零售、电信、电力、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毫不夸张地说,李嘉诚随便说句话,香港的各行各业都得抖三抖。
但就是这样一位“巨鳄”偷偷选择移民,似乎是要跑路?

从2013年开始,李嘉诚已经开始减少国内的投资。
并在国内市场相对高点,一点一点的抛售手中资产,选择套现离场。
单单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东方汇经中心等地产项目,套现金额高达数百亿港元。
同时,李嘉诚套现出来的资金重新投入到海外市场。

尤其是在英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其中最大的投资属于英国电力和天然气行业
有消息称李嘉诚控制着英国四分之一的电力以及30%的天然气。
不过如今他的事业似乎在走下坡路了。

自从长和与贝莱德之间的港口交易曝光后。
香港《大公报》多次喊话,希望李嘉诚冷静,他却当是耳旁风。
3月28日国家出手,发布公告审查港口交易,李嘉诚将自己卡成了里外不是人。
参考资料:
新浪财经——融创境外债拟全部转股,孙宏斌“背水一战”

观察者网——新旗舰被传严重发热,OPPO:自媒体恶意传播,已报案

和讯网——李嘉诚抛售房产,又要回来?什么信号?我们都错了?其子回应质疑

上游新闻——海底捞创始人成新加坡首富,张勇身家138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