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时看电视剧,或者看电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
很多爱情故事里,男女主角,为了爱情,要么寻死觅活,要么哭得死去活来,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证明爱情的真挚。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爱情并非如此极端,更多的是平淡中的相守与陪伴。

梁祝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最后化蝶的情节,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大家都觉得这种至死不渝的爱情特别伟大。
可是你们知道吗?
早在2000多年前,有个叫庄子的人,却觉得这种殉情是“错误价值观”,甚至预言现在影视剧里那些“吐血式爱情”其实是病态的。
这就奇怪了,庄子到底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他大概生活在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之间。
这个人啊,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大官,只当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也就是管理漆园的小官。
不过庄子这个人不喜欢被官场的那一套规矩束缚,没干多久就辞官回家了。
回家之后呢,他也不闲着,整天琢磨各种哲学问题,还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书,这本书就是流传后世的《庄子》。

庄子所著的书,确实是趣味十足的;和其他哲学家的著作相比较起来,并不显得那么严肃正经。书中满是各种各样的寓言故事,比如那大鹏鸟呢,蝴蝶呀以及鱼儿之类的,这些都成为了他故事中的主角。读起来就好像在聆听别人讲述故事一样,特别地生动形象。
那庄子为什么会觉得殉情是错误的呢?
这就得从他的哲学思想说起了。
庄子具备三个格外关键的哲学观念,而且这对他的爱情观念造成了极为长久的作用。其实这三个核心观念仿若三把钥匙,开启了他针对爱情观念的特殊认知之门户;它们就像三条路径,引领他走向对爱情的别样理解;仿佛三座灯塔,为他照亮爱情观念的深邃海域。
第一个是自然无为。
啥意思呢?
就是说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自然规律,春天花开,秋天叶落,这都是自然的事,不用人为去干预。
放到爱情里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想法,不能因为爱对方,就非得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
比如说有的人觉得自己的另一半必须要跟自己一样喜欢某种东西,整天唠叨着让对方改变,其实这就是违背了自然无为的思想。

第二个观点是齐物论。庄子认为,世间万物在本质上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爱情里,就是说两个人的地位是平等的,不能有谁高人一等的想法。以前那种男尊女卑的观念,在庄子看来就是不对的。现在大家都在提倡男女平等,其实庄子早在2000年前就有这种思想了,是不是很厉害?
第三个观点是逍遥自由。庄子最向往的就是无拘无束的生活,就像大鹏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一样。在爱情中,这种逍遥自由就是不被爱情所困,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比如说有些人谈了恋爱之后,就整天围着对方转,失去了自己的朋友和兴趣爱好,这在庄子眼里,就是失去了逍遥自由的状态。
《庄子·大宗师》里讲了这么个故事:子舆与子桑,乃是关系极为亲密的朋友,子桑生了病而后,子舆便前去看望他
子桑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唱着歌感慨自己的遭遇,觉得这一切都是天命,坦然地接受了。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轻松愉快地表达了,对于顺应天命,以及坦然面对生死的一种推崇之情。其实他在告诉人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接纳生命中的种种变化,毕竟生死乃自然之理,我们无需过于畏惧。
在他看来,殉情这种行为,就是人为地去违背自然规律,过度执着于情感。
爱情虽然美好,但不应该以牺牲生命为代价。
现在影视剧里那些“吐血式爱情”,为了爱情放弃自己的生命,在庄子眼里,就是对生命本质的误解,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

事情说到这个点,里可能有人会问,那庄子理想中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
他于《庄子·大宗师》中道出这般话语:“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此语之意为,与其于困境中相互依傍勉强求生,反倒不如彼此忘怀于广袤的江湖之内。而且这种观念映射出一种对人生境况的深沉思索,令人不免陷入沉思。
”这句话啥意思呢
就是说两条鱼被困在干涸的陆地上,它们用唾沫互相湿润对方,可就算这样,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与其这样,还不如各自游回江河湖海,在那里自由自在地生活。
这里的“相濡以沫”,比喻的是在困境之中相互依靠的爱情;而且“相忘于江湖”,则代表着一种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生存状态。
大家都知道泰坦尼克号的爱情故事吧,杰克和露丝在灾难面前生死相随,感动了无数人。
但从庄子的角度来看,这种爱情其实就像“相濡以沫”的鱼群是在极端困境下的无奈选择,是“死亡前最后的喘息”。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互虐式恋爱”,比如说职场PUA,彩礼大战,还有查手机监控等情况。这些现象,其实本质上都是爱情处于“干涸河床”的一种表现。

两个人在相互的折磨之中,去寻求情感的寄托,却忘却了,真正的爱情,应当是自由的、平等的以及相互尊重的。
庄子笔下的“江湖”可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武侠世界里的江湖,他说的“江湖”指的是广阔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空间,代表着一种自由、无拘无束的生存状态。
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最终和任盈盈一起隐退江湖,过上了那般闲适自在、毫无羁绊的日子。不过这样的结局,其实在隐隐约约之间,蕴含了庄子所推崇的爱情本质。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在那广阔的“江湖”之中双方保持着各自的独立人格,以及自由的空间,相互尊重,并且相互扶持,而并非被困于那狭小的二人世界里。
现在的都市男女,在爱情和婚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职场压力着实不小,许多人都在忙碌于工作,而且没有闲暇顾及另一半的感受;在结婚的时候,彩礼、房子、车子这类物质条件就像是拦路的猛虎,给婚姻增添了好多压力;还有一些人因为缺少信任,整天去查看对方的手机,监控对方的行踪,如此一来便导致两人之间矛盾不断。
这些问题,就像那干涸的河床一般,让爱情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人们在其中,痛苦地挣扎着,不过却始终找不到出路。
庄子的思想告知咱们,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太过追求外在的物资与形式,忽略了爱情的本质以及内在的精神需求。咱们仿若干涸河床上的鱼群,为了存活而彼此争夺有限的资源,不过却忘却了真正的幸福在于回归自然、依顺本心,于广袤的“江湖”里寻觅属于自身的自由与欢乐。
现代科学告知我们,爱情最初的产生,而且和荷尔蒙的分泌有关,像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荷尔蒙,让我们产生了心动,还有激情的感觉。不过说真的,这种感觉是较为短暂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荷尔蒙的分泌会渐渐减少,激情也会慢慢地消退。如果说仅仅依靠荷尔蒙带来的感觉去维持爱情,那这段感情其实很难长久。

庄子觉得,真正的爱情乃“武林高手于相隔之远互击双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共振与契合,而肉体间的亲昵反倒成为最为低级的形态。
就像金庸小说里的杨过,而且小龙女,他们经历了各种磨难,最终走到了一起。靠的并非仅仅是外表的那种吸引,而是灵魂深处互相的理解以及支持。
这种灵魂伴侣论颠覆了我们对爱情的传统认知,让我们明白,爱情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吸引,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庄子秋水》里有个“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辩论,庄子和惠子讨论人能不能知道鱼的快乐,这其实揭示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
我们常常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去理解别人,却忽略了对方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在现代爱情中,很多人就陷入了这个陷阱,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爱对方,却从来没问过对方是不是真的需要这种爱。
这种“窒息式救援”,不仅不会令爱情变得美妙,而且会让对方感觉有负担并且受到禁锢;终究会导致爱情破碎。
《庄子逍遥游》里的大鹏鸟,展翅高飞,翱翔于九天之上,象征着一种独立、自由、强大的人格
在爱情中,这种“逍遥游爱情法则”,也就是说,双方都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追求,就像“鲲与鹏各自飞九万里”,彼此相互欣赏,相互支持,而不是相互依赖,相互束缚。

现在社会上,很多女性,轻松愉快地不再把自己局限在传统的家庭角色当中,而且简洁明快地追求自己的事业与梦想,其实和庄子早在战国时期所预言的那种“独立女性”潮流居然不谋而合。
庄子在《庄子人间世》里讲了“无用之树”的故事这棵树因为没有实用价值,不会被人砍伐,反而能长久地生长。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无用之用”的哲学观点,看似无用的东西,往往有着更大的价值。
在现代婚恋市场中,“大龄剩女”“大龄剩男”常常被嫌弃,觉得他们年纪大了还没结婚,好像很“无用”。
但从庄子的“无用之用”哲学来看,他们不被世俗的功利观念所束缚,坚持自己的选择,追求真正适合自己的爱情,也许他们才是掌握终极幸福密码的逍遥者。

现在很多年轻人选择“拒谈恋爱”;他们遁入二次元世界,(然后追捧明星,(接着饲养宠物,借此来寻觅情感的依托,(这些人被称作“社交恐惧者”。
但从庄学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在实践“相忘江湖”的21世纪修行法。
庄子以为,现实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呀,充满着复杂的情况以及种种束缚呢。“相忘于江湖”这种状态呀,乃是一种更为高深的境界呢。
现代年轻人拒绝恋爱,不是因为他们不想爱,而是他们看透了爱情中的各种问题,想要追求一种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