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学习很差,这次又考了全班倒数;
而你,在去给他开家长会时临时得知每个家长都要上台发言......
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来源:图怪兽
这个场景其实并不陌生,这种情况下的父母也大多分为两类。
一是毫无掩饰的愤怒。
他们会在发言时直指孩子各项不足,表示今后要多么严格管教。
在家长会结束后,他们会将今日的怒气对准孩子,质问孩子为何这么笨,凶吼孩子怎么这样叫人不省心。
二是道德绑架式的诉苦。
这类父母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始终垂头不语,即便发言时也会匆匆两句带过。
回家后他不会向孩子发火,但会将家长会上发生的事情、自己的心情悉数告诉孩子。
继而开始强调自己承受了多大的委屈、自己这些年为了孩子付出了多少,看着一把鼻涕一把泪诉苦的父母,孩子下意识将自己归为不孝的人,会乖乖接受父母一切的安排。
毫无掩饰的愤怒也好,道德绑架式的诉苦也罢,无一例外都包含了大人的主观情绪,也都无差别伤害了孩子。
来源:微博截图
但最近,山东青岛的一位爸爸在家长会上的发言,让无数网友在听完后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视频中,这位爸爸没有怒气满面,也没有垂头丧气,而是不卑不亢地走上讲台,分享了自己对“学渣儿子”的认可和祝福。
“我儿子是学渣,但我依然相信他完全有可能成为国之栋梁,我依然相信他能够有个美好的未来。第一点是我儿子心理特别强大,他学习成绩这么差,依然能吃能喝能玩能睡,将来走上社会之路,一个人心理强大和情商高也是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肯定了儿子心态的同时也感谢了学校、老师和各位家长的付出,也不着痕迹地为自己儿子拉后腿致歉。
来源:新华网微博视频号截图
如此真诚而洒脱的讲述,与以往家长会以分数为中心的发言风格形成巨大反差,也引得台下家长频频鼓掌。
这段视频被传至网络后,瞬间引发大量讨论,在视频的留言区,我们看到了数不清的“羡慕”:
“如果我父母当年也能这样,说不定我也不会如此自卑。”
“有这样的‘神仙父亲’,孩子未免也忒幸福了吧。”
“真的有被感动到,这个父亲给了孩子不一样的底气。”
......
从句句留言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曾被父母“唯成绩论”伤害的孩子。
他们羡慕着、感慨着,也呼唤着我们的教育是时候得给孩子“松松绑”了。
来源:图怪兽
当然也有个别网友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表示分数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学习不好将来真的没出路,而这位爸爸现在的讲述也不过自我安慰罢了。
的确,分数确实很重要,纵观古今,无数人因它金榜题名、无数人通过它改写命运。
但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早已没有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轰鸣,时代用多元化的发展告诉世人读书不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分数只是孩子当前能力的一部分,无法左右一个人未来的走向。
只不过,太多的家长还未打破那层桎梏,依然在那条提高孩子考试分数的路上汲汲营营。
于是,在他们“逼迫式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孩子被卷入“高压”之中,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他们中有人变得自卑、有人患上抑郁、有人开始自残也有人选择了消失。
根据《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指出,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名死于自杀,还有8名自杀未遂。
触目惊心的数字,让人不寒而栗。
“人生这一程,我活得太累了。”四年级学生写在遗书里的这句话,每每想起都让人心痛万分。
如果少一点学业上的逼迫、多一点温柔的理解,灿烂如花的他们又怎么会对生命无望,用一死寻求解脱呢。
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曾说:“孩子的心理阳光比智力更重要,我宁愿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我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快乐乐!”
来源:微博截图
前两天刷到一位宝妈发布的视频,在此也想拿来一起分享下。
视频里,小男孩兴高采烈地推门进家,小手举着试卷告诉妈妈自己考了64分,进步了4分。
说话间,孩子手舞足蹈着,眼睛里尽是光芒。
妈妈听到后也十分开心,表示要奖励儿子鸡腿。
视频很短,但却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温暖。
64分,放在当下很多家庭,想必又是一场“鸡飞狗跳”,但在这里,却是妈妈和儿子的双向奔赴。
这位妈妈也在视频中坦言自己反焦虑带娃,考多少分都开心接受,希望多认可鼓励孩子。
而提到鼓励,不少学生家长又激动起来,认为这个孩子起码在鼓励下进步了4分,但自己的孩子是怎样鼓励也没用,表示自己如今采取打骂交加的方式也是恨铁不成钢。
人们常说为人父母后要擦亮眼睛看孩子,这里的看孩子不是只看到他试卷上的分数、排行的名次,最为重要的是看到他的努力和快乐所在。
来源:电视剧《小欢喜》
所谓看到孩子的努力,就是在知晓孩子已经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仍没有获得相应的成绩时,可以理解他的辛苦,不再苦苦相逼。
若一昧逼迫孩子在学习上有所突破,把成绩看得比努力更重要,把成功看得比成长重要,那孩子将不会做自己,更不会成为自己。
而所谓看到孩子的快乐所在,就是去发掘他们的兴趣,看到他们的所喜所恶。
那些在学业上碰壁的孩子,在其他领域说不定都有自己的专长,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耕的空间。
即便这些兴趣的“成绩”最终也归于平凡,可那又如何。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比成绩重要的事,比如良好的家庭教育所熏陶出的心态、童年时期的快乐、直面失败的勇气、待人接物的善良......这些都是未来可以治愈种种的良药。
来源:图怪兽
育儿如养花,如果将指责、抱怨或对不起父母的罪恶感灌入土壤,那花种便不再想破土而出。
反之,如果用耐心、鼓励、真诚、友善等正向元素悉心浇灌,那么花种将接收到一种蓬勃的力量,它会努力向上生长、向阳绽放。
文末,引用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在《优秀的绵羊》一书中的所言作尾,愿你我共勉:
“我看到过我身边不少朋友,为了成绩和简历,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友情、爱情、个人探索、课余活动等等,而这些牺牲恰恰又是构建一个人内心和灵魂的基石。”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232
图片已注明出处,版权类图片获得正规授权,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