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出的青瓦台诅咒:尹锡悦的“反腐神话”如何反噬自身

律营看世界 2025-04-05 18:58:20

一、导语

2022年春,身穿检察官战袍的尹锡悦,昂首走进青瓦台,誓言要“还人民一个公正的国家”。

人们记得他曾以雷霆手段主导“亲信干政门”调查,使得时任总统朴槿惠锒铛入狱;又在李明博贪腐案中“寸步不让”,送这位前总统步了朴槿惠的后尘。

当时的韩国民众拍手称快,视尹锡悦为正义的化身,甚至有媒体将其比作“韩国的无私铁面”。谁曾想,仅仅几年光景,这位“法治斗士”便华丽转身,成了法治的被告。2025年,韩国宪政史再添一笔惊世骇俗:尹锡悦遭弹劾。

公众哗然,媒体质疑,法律界沉默,只有那座被斥巨资翻修、尘封百年的青瓦台静静望着这一切,不禁喃喃自语:又一个总统,逃不过“青瓦台诅咒”。

二、反腐英雄的幻灭之路

让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到2016年。彼时,朴槿惠因“亲信干政”丑闻遭到民愤包围,百万人上街请愿,她最信任的“门外汉闺蜜”崔顺实成了韩国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朝政影子”。

面对舆论压力,当时的检察系统本欲按下调查,唯有一人拍案而起:尹锡悦。据说他曾怒斥上级“我只对法律负责,不对权力俯首”。

于是,他带队查抄青瓦台、拷问总统亲信,毫不留情地将总统推向审判席。公众记住了他坚定的眼神,媒体称其为“新时代的清流”。

接着,在2018年,他又主导了李明博贪腐案,曝光前总统如何利用基金、接受贿赂,将公器为私。两任总统在他手中倒下,这位“人民检察官”也名利双收,从检察长走向政坛。

2022年,他以“清除腐败”“改革司法”为旗帜当选总统,然而他恐怕没意识到,一只审判别人的手,一旦握住权力,也可能成为腐败之源。

三、“法律总统”如何破坏法律?

或许是为了摆脱“青瓦台诅咒”,尹锡悦就任总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搬出青瓦台。为躲避“迷信风水”的不利舆论,他给出的搬迁理由是:“打破宫廷式统治象征”“与人民更近”。

于是,原本用于办公的总统办公室改设于国防部旧址,为此斥资达数千亿韩元,交通系统重建,首尔市民叫苦不迭。一场看似“去神化”的改革,结果成了“搬家秀”。

而真正让人错愕的,是尹锡悦在司法系统中的“长期主义”部署。他频频任命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前检察官担任重要职务,在检察体系中构建起“尹氏铁三角”。独立机构被边缘化,检方沦为总统的“尚方宝剑”,专断专行。

当他的夫人金建希被曝出涉嫌操纵股价、非法获利时,检方迟迟不立案调查;而对于批评政府的媒体人,却火速展开侦查,甚至传唤记者。

如此“双标”,何来“法治”?人们惊讶地发现,那个当年在法院门口高喊“我们不是对人办案,而是对事办案”的检察官,如今正对“己方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四、弹劾的号角,为谁而鸣?

尹锡悦的民意支持率节节下滑,在2024年下半年已跌至谷底。各种丑闻接连曝光——总统夫人的财产不明,国家预算流向“私人项目”,更有内部人士曝出“高层司法操控”。

国会在今年初启动弹劾程序,虽尹氏阵营竭力阻止,最终仍以压倒性票数通过。这位曾“亲手”将两任总统送入监狱的“检察战神”,终究没能逃过自己的审判。

最讽刺的是,有媒体披露,他在得知自己被弹劾后,竟喃喃念叨:“法律怎么能对总统这样?”

是啊,当年他把这句话的精髓送给了朴槿惠;现在,这句话成了他自己的诅咒。

五、青瓦台的诅咒,还是民主的警钟?

有人说,韩国政坛似乎真的被“青瓦台诅咒”所困。自1987年民主化以来,韩国历任总统中几乎无一善终:卢泰愚、全斗焕坐牢;金泳三儿子涉贪;金大中虽洁身自好但遭舆论压力;卢武铉自杀;李明博、朴槿惠先后入狱;文在寅晚年亦被追责……现在,轮到尹锡悦。

然而,我们是否该真的相信“诅咒”?或许,这不是神秘主义的问题,而是制度与权力之间永恒的斗争。

韩国总统制度集大权于一身,却缺乏持续性监督机制,总统任内几乎“为所欲为”,一旦卸任才“清算旧账”。这种“事后惩戒”的模式,不仅无法真正防止腐败,反而让权力更容易滥用——直到无法收拾。

尹锡悦自以为能用法律捍卫自己,却没想到,法律终会反噬一切僭越者。

六、结语:讽刺的悲剧,还是悲剧的讽刺?

若要为尹锡悦的政治人生写一个剧本,这个剧本大概会叫《正义的回旋镖》。

他从“斩贪官”的检察官,走上总统宝座;他誓言以法律肃贪,却最终被法律所治。他以为搬出青瓦台就能摆脱命运的诅咒,殊不知,真正的魔咒,是权力失控的野心。

尹锡悦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权力面前迷失的人。他的悲剧并不新鲜,只不过更加讽刺。

因为他曾高举“反腐”的火炬,结果火炬最后照亮的是他自己的脸——那张曾代表正义,如今却被写上“邪恶”的脸。

历史或许终将宽恕他,但讽刺的是,那可能要从监狱里开始。

0 阅读:27

律营看世界

简介:律营看世界关注全球法律问题及法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