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事件”,金日成为何能在志愿军眼皮底下清洗延安派?

为民评历史故事 2024-11-14 07:34:49

当金日成利用朝鲜战争扫清“国内派”与“苏联派”两大势力之后,他在朝鲜建立绝对权力的唯一障碍,就只剩下了具有中国背景的“延安派”

与缺少支持的另外两个派系不同,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朝鲜延安派,不仅在朝鲜政坛内部拥有巨大权势

同时停战后暂时驻扎在朝鲜境内的44万志愿军,看上去也是朝鲜“延安派”的一张底牌

在“国内派”与“苏联派”相继失势之后,“延安派”清楚金日成必然会对自己下手,朝鲜战争结束后,一场政变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策划阶段,然而策划者们不会想到这场政变不仅没能撼动“游击队派”的统治地位,还最终沦为金日成走向权力巅峰的关键节点

延安派

在上一期的内容中我已经讲述过建国初期的朝鲜政坛内部分为四大派系,然而四大派系之间的实力分布却是不平衡的

1946年8月,北朝鲜劳动党举办了创党大会,这次大会除了确认36.6万名党员身份之外

还选举出43位北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金日成所属游击队派仅有5个席位,而延安派作为第一大派,不仅拥有43个席位当中的19个,前延安朝鲜军政学校校长金枓奉,还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会委员长

但延安派虽然人数众多,但始终无法寻找到一个类似于金日成一样的领袖人物,这种缺乏核心的情况,正是金日成削弱延安派力量的突破口

朝鲜战争的爆发让金日成看到了机会,他利用朝鲜人民军在战争初期的失利,将战场初期存在的问题统统甩到不同派系的人身上,因此时朝鲜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因此中苏对金日成在战争期间搞派系斗争一事,多采取不干涉态度

在中苏的纵容以及对手不团结的背景下,金日成不仅成功将延安派的朴一禹等人驱逐到二线,还在战争后期直接物理消灭了已经被边缘化的“国内派”

主体思想

在朝鲜战争结束以后,金日成实际上就已经确立了其在朝鲜内部的绝对地位,但是这种绝对地位有实无名

重要原因在于为同美国展开意识形态上的竞争,苏联不仅自己要甩掉独裁这顶帽子,同时也不允许手下的小弟变为观感极差的独裁者

为了向外界展示苏联的“进步”,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做出了名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该秘密报告公布以后,在整个红色阵营中都掀起了轩然大波,然而在距莫斯科万里之遥的平壤,金日成却看到了机会,在朝鲜,只有金日成意识到这是赫鲁晓夫为巩固自身权利而进行的一次冒险行动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金日成已经当了四年被“个人崇拜”的对象,然而民众对金日成的盲目支持也同样让他在朝鲜中央内部饱受非议

许多人明确指出他有意利用“个人崇拜”维护权威,确实如此的金日成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反对他的人在“反个人崇拜”这面旗帜下聚集

然而苏共二十大报告不仅揭开了斯大林时期个人崇拜的问题,也给了真的在搞“个人崇拜”的金日成,一个借坡下驴的机会

他首先表示苏联做出的报告完全正确,然后爽快地承认了朝鲜国内也存在个人崇拜现象

但因为苏联也出现过一样的情况,金日成表示个人崇拜的原因在于一部分苏联派人士的不当宣传,之后又表示个人崇拜被过度解读了,许多人将人民大众对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与信任歪曲为个人崇拜

金日成借着这个机会,提出“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将其与马列主义相结合”

这一论断就是金日成提出的“主体路线”,也即日后“主体思想”的来源,虽然金日成的主体路线具有非常强的民族主义色彩,同原版的马列主义相去甚远

作为苏共二十大后朝鲜的一面旗帜,主体路线很快得到了大量朝鲜干部的拥护,特别是那些在朝鲜战争后被提拔起来的新干部

他们拥护主体思想有明确的动机,这批新干部处于老旧的四大派系之外,只有在四大派系当中抱到大腿,他们才有继续向上的机会

这批人的拥护让金日成不仅没有被个人崇拜绊倒,反而将国家意识快速转移到他提出的“主体路线”上

并且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还导致共产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歧,特别是中国与苏联之间产生了不同意见,让中苏两国暂时无暇顾及朝鲜内部的变化

金日成的明退实进让他的个人崇拜被进一步强化,而那些已经对金日成顾虑重重的延安派与苏联派残余意识到,如果再不抵抗

那么在新干部成长起来之后,他们在金日成面前将毫无还手之力,于是这批人准备垂死挣扎,这次挣扎,便是“八月事件”

八月事件

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志愿军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全部撤出朝鲜,1956年初,滞留在朝鲜境内的志愿军人数依然多达44万人,志愿军除了帮助朝鲜防备美国再次进攻以外,还对朝鲜国内建设做出了大量帮助

自1953年到1956年,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平整土地,恢复耕种,还修建了总面积超23万平方米的各类建筑,并修复了1300座以上大小桥梁

然而金日成虽然感谢志愿军对朝鲜经济恢复的贡献,但却很清楚中国不干涉外国内政的原则,于是并不认为志愿军会成为阻碍自己集权的障碍

而在另外一边,以金枓奉为首的反金集团认为事态已经拖不得了,于是他们在1956年8月的朝鲜劳动党第三次代表大会8月中央全会上决心弹劾金日成

他们指派时任朝鲜商相尹公钦公开批判金日成大搞个人崇拜,尹公钦本以为自己讲实话会得到拥护,但他没想到在场的大多数人不是金日成的亲信就已被金日成收买

改革派没说几句话就发觉自己才是少数人,于是会议一结束,以尹公钦为首的反金日成势力没放一枪一炮就开始准备逃出朝鲜

此时的金日成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一个决定,那就是密谋不报,放任反对势力就这样逃出朝鲜

因为金日成知道想在国内强化统治并非难事,但当反对势力已开始行动的消息传到中苏,两大国必然会有反应

如金日成所料,带头发言的尹公钦在察觉事态不妙之后,当天就离开了平壤并在数日后逃到了北京,尹公钦声泪俱下地向中国陈述朝鲜的情况,对实情并不清楚的中国并没有向朝鲜发难,而是去征询了苏联的意见

苏联虽然在事前对反对份子有所耳闻,但也不清楚朝鲜内部具体发生的事情以及金日成本人的态度

于是在八月事变发生后仅二十天,米高扬与彭德怀共同率领的中苏代表团就来到了朝鲜直接向金日成询问情况,并暗示有可能共同出手废除金日成

金日成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他一边装作为难,另一边却答应了包括将反对派官复原职,不大规模进行清洗在内的几乎所有要求

金日成的及时服软让中苏找回了面子,然而这种态度仅仅是为了以拖待变,八月事件在朝鲜国内的影响是将潜藏在下面的矛盾搬到了台上,事件之后,金日成与反对分子已泾渭分明

在中苏代表团走后,金日成先是给反对派份子暗中穿小鞋,在中苏的注意力被当年的匈牙利事件吸引过去之后,金日成毫不犹豫地将所有反对派一网打尽

延安派元老,年近八旬的金枓奉被秘密关押并在1960年左右去世;另一位延安派元老崔昌益则被公开抓捕并死于狱中

逃亡中国的尹公钦不敢回到朝鲜,他的家人被朝鲜当局中断了供给,而苏联派最后的领袖朴昌玉也同样被投入收容所,并死于其中

八月事件让金日成最后的反对派主动踏上了死路,但那些早就站队金日成的旧派系份子也没有收获好的结果

在八月事件后幸存下来的延安派成员当中,有一人名为金昌满,他虽出身延安派但早在朝鲜战争后期就主动向金日成示好,并在八月事件中成为中国不干涉朝鲜的关键人物

然而金昌满并没有获得善终,八月事件后金昌满一度成为金日成下的朝鲜副首相,然而不久之后他就被撤销所有职务,并彻底消失在朝鲜政坛上

对中苏矛盾的巧妙利用以及对世界局势的准确判断,是金日成能一步步扫清国内政敌的关键,然而拥有政治智慧的他到最后,却执着于将权力传递给自己的后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