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玉英,1925年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出身于中医眼科世家,祖父为清宫御医,并以“御医韦尚林”名震遐迩。
其父韦文贵为我国著名中医眼科专家,伯父韦文达、韦文轩均是江南名医。韦玉英少年时代先后在浙江东阳永和小学及宁波迁至东阳的战地中学念书至高中毕业,受岐黄之术影响,她自幼立志学医,早在中学时代,就边读书边利用余遐随当地知名秀才一一韦保茂叔公学习古文共计3年,打下扎实的古文学功底,为今后研习历代医藉创造了条件。
中学毕业后她16岁开始随父学医,依靠早年的古文基础,从中医《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到《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眼科百问》,及家藏内、外、妇、儿各类医著无一不涉猎广览。
对历代有代表性的眼科专著或《证治准绳》类名著中的眼科章节,则倍加喜读。特别是元・倪维德的《原机启微》、明・傅仁宇的《审视瑶函》、清・吴谦的《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及刘耀先所撰《眼科金镜》等书更是卷不释手,重点章节或精辟之论必背诵或抄录摘卡,或旁注学习心得,文中深奥难点则求教于父辈高明,日积月累,学识渐丰,为深人钻研和临床实践中医眼科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
韦玉英助医诊病于先父韦文贵左右多年,常在诊疗间隙或外出会诊及茶余饭后提出疑问,探讨病案,论证谈方;并旁听先父为各地同道讲授医理,分论病机,耳闻目染,长期熏陶,加上个人用心强志,勤学不辍,故而对父辈的诊病风格,学术特长,用药心得和“金针拨障”手法技巧无一不心领而纤悉无遗。这从她主要执笔的《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中可窥见一斑。
韦玉英从事中医眼科60年,其学术思想和用药风格除幼承庭训,继承父辈经验外,受明清两代中医眼科大家影响较深。崇尚易水学派,临证重视脏腑调理,倡导通补结合,实践中能承先启后,推陈出新。积极提倡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合参。
20世纪50年代曾参加杭州市第二期中医进修班学习,并在浙江省立杭州医院专修西医眼科。1956年受聘到北京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眼科工作。1957年受组织委派,在父亲的支持下,又专心从师上海眼科前辈,名老中医姚和清先生门下学习1年,受益非浅。
在京期间,她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及同仁医院眼科,和两院专家共同临床协作达6年,开展儿童视神经疾病的中医中药临床研究。在该两所著名西医医院眼科,她虚心讨教于数位造诣颇深的眼科专家,熟练掌握了各项西医诊疗技术,为更好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眼病创造了条件。
韦玉英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多种内障和外障眼病,尤其对儿童视神经萎缩和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等疑难眼病疗效较佳。对外眼病审证用药亦有独到见解。由于临证经验丰富,前来求治眼病者众多,且许多是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及国外患者。她以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受国内外患者的信赖和赞誉,曾数次应邀到泰国、美国等为国际友人诊病。
1997年2月越南民主共和国卫生部为感谢曾为已故越南国家主席诊疗眼病的中国医学专家,特邀请中国卫生部国际合作司何首仁司长、北京医院林钧才院长及韦玉英教授一行访问越南。同年11月,台湾金菠萝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出版《八方神医会北京》一书中专章介绍了韦玉英的行医事迹。
韦玉英长年担任北京多所大医院及解放军系统医院眼科疑难重症的会诊、出诊工作。并先后聘任为中国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学会理事兼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及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编委、顾问等职。
自1978年以来,她先后招收培养5名硕士研究生,带教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眼科进修生,担任医科院、解放军系统、铁路系统的西医学习中医眼科医生学习班的讲课任务,为中医眼科教育工作呕心沥血,义无反顾。她积极主持或参加多项临床科研工作,取得累累成果。
1965年,针拨白内障通过部级鉴定后,她参加的“针拨白内障研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主持的“明目逍遥汤治疗血虚肝郁型儿童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获1985年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等奖。明目逍遥冲剂,获1990年中国文化博览会金奖。1996年,由她主持的“中医治疗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获得局级中医药科技二等奖。她研制的外伤复明胶囊服用方便、有效,为许多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患者带来福音。
耕耘临床60年,韦玉英学术成果丰硕,由她主要执笔,高健生、沈德础等医生参加整理编写的《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深受广大中医及中西医眼科同道的青睐,人民卫生出版社再版13000册,仍供不应求。
她参加编审、编写《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医论医话荟要》《名老中医谈养生》等多部医学专著,在国内外期刊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宣读论文30余篇。由于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的突出成绩,被国务院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0年经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认定,被入选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之列。
如今,早过古稀之年的韦玉英主任医师虽身患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仍每周坚持两次专家特诊和一次高干保健会诊,她常为各地慕名求医者热情诊治,经常抱饥延诊,再忙再累也从不草率从事。
她铭心不忘先父在世时的教诲:“医生要有医德,要用医家之心宽慰病人之忧急,以尽治病救人之责。”更常以《医门法律》中一段话自勉自强:“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之犹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