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并不如大家想的那么激烈,军阀混战也好比是江湖厮杀,比得就是人情世故,比的是财力雄厚。比如大家熟悉的皖系军阀,就可以说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这个能打是相对而言的,他们毕竟是国家队,不能和普通网友比),但照样混的风生水起。
皖系军阀的老大是段祺瑞,老段本身的军事才能就不能用出类拔萃来形容。老段出过国,但只是在德国兵工厂中实习,真没上过德国人的军校。老段也没有亲自下场指挥过数万人级别的战役,唯一著名的军事实操是参加了彰德秋操,带着北洋军精锐和黎元洪的湖北新军进行了PK,黎元洪带领的第21混成协在第三天的演习中一度从两翼包抄了北洋军第五镇,打得段祺瑞几乎要失败,最后演习指挥部判定双方平手。在那次演习后,黎元洪成了新军中的明日之星。
老段不能打,他手下的四大金刚也少有能指挥数万人PK的战役级指挥官。我知道你们会拿徐树铮说事,徐树铮收复外蒙是很有魄力,但他带到外蒙的兵力是4000人,对手是外蒙的5000人。徐树铮收复外蒙最大的军事创新是用了近百辆卡车运兵,实行了中国军队最早的摩托化行军。在和直系的同行PK时,小徐也是大败特败。他收拢浙江皖系残余部队时,还被租界当局逮捕过,他在军事指挥上的能力显然没有合纵连横的本事大。
段祺瑞手下的第二号亲信是靳云鹏,老靳是能玩转直系、皖系、奉系三大系统的超级社交高手,但打仗还真没啥名场面。傅良佐也是皖系重量级人物,一度被段祺瑞派到湖南充当督军,却不能稳住形势,接连丢失地盘,要靠直系第三师的曹锟和吴佩孚救场。皖系另一大佬曲同丰当过吴佩孚的老师,在直皖战争中却被吴佩孚秒杀。皖系的卢永祥也打不过直系出身的孙传芳,被孙传芳抢走了地盘。皖系的安徽督军倪嗣冲吞并了张勋的队伍,却只会对学生大打出手,非但不敢和直系PK,就连老家被河南土匪老洋人抢了,还要找吴佩孚帮忙。至于吴光新(段祺瑞小舅子)、段芝贵(直皖战争正酣时,这厮在熬夜打麻将)等活宝上将,更是军事上的废物点心。
皖系军阀能打的不多,可不是今天才有的评价,民国时期就有说法称皖系纸上谈兵的多,冲锋陷阵的人少。皖系军阀并不能打,但皖系还是掌握过北洋大权。因为皖系有两个本事,一是特别能弄钱,二是特别会合纵连横。皖系能从日本人手中借得1亿4500万日圆,这笔钱直接让日本金融界伤筋动骨,因为1917年日本银行的现金储备不过是7亿日圆,日本工业产值也只有19亿(1918年日本国民总收入是40亿日圆),皖系一下子拿走了日本日本银行四分之一的现金储备,这笔钱老段最后没还,把日本人气得吐血,让日军有了直接吞并中国的念头。
按照日本人的统计,这些借款中有五成以上都被皖系军阀挪用到行政费、军费、交际费,还有一半在勉强维持北京政府运转。因为有了日本人提供的海量财富,皖系能一口气砸钱1700万日圆给安福国会(国会议员们又扔到了八大胡同),也能用八位数的银元收买各路军头、添购武器装备。在皖系最壕的时代,跟着老段有肉吃成了各路军头的共识,直系的曹锟一度为他摇旗呐喊,张作霖也派奉军入关要和皖系合作。
皖系烧钱烧得日本人都肉疼,等到日本人的借款即将烧完时,各路势力纷纷翻脸,不能打的皖系军头们就只能黯然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