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6700多亿建设雄安,面积相当于3个纽约,如今咋样了?

未央史默事 2025-04-02 03:04:12
前言

七年前,我国政府要打造一座“新”城,规模仅次于首都,这座城市的名叫雄安新区。

雄安建设初期,到处都是建筑工地,这座城市只能看到工人,看不到一点烟火气。

如今,七年过去了,6700亿投资涌入了这座城市,现如今雄安变得怎么样了?能不能住人?是否已有城市规模了呢?

雄安的特殊

雄安新区处在河北雄县、容城县和安新县的交界之处,其面积足足有纽约的三倍,从地理位置上看,这里距离北京、天津均大约105公里。

而雄安新区的创立,是为了应对北京和天津这两座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显露出的棘手问题。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吸引力超强,常住人口突破了2170万大关,再加上约800万的流动人口,整座城市人满为患。

人多了,住房、交通、资源分配等各方面压力剧增,城市的承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同样,天津的常住人口也达到了1400万,还有约500万流动人口,城市发展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为此距离北京很近的雄安新区,就成为国家优化首都的功能布局。

雄安新区能够承接一部分非首都核心功能,让北京能够更专注于强化自身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轻装上阵,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再看天津,它有着优良的港口,在对外贸易等方面优势明显,雄安新区和天津可以优势互补,携手共建京津冀创新走廊。

并且,雄安新区的创新科技成果,可以借助天津的港口,走向世界;而天津港口带来的各类资源,又能为雄安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对河北来说,雄安新区更是意义非凡。

长期以来,河北与北京、天津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雄安新区的出现,就像是给河北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这里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提升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地位,缩小与京津的发展差距。

如此看来,雄安新区的设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承载着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协同发展的重任。

不过,要让这片新区真正热闹起来,吸引人们来这里发展,还得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

产业转移带动人口迁移

为了让雄安新区这颗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相关部门在政策扶持上,新区诚意满满,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首先在税收政策上,新区规定,前5年企业所得税减免至15%,高新技术企业还能额外享受研发费用200%加计扣除。

这对企业来说,可是实打实的优惠,能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和业务拓展中。

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不超过15%,这项政策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全球优秀人才纷至沓来。

在政务服务方面,雄安新区创新性地建立了“一枚印章管到底”的极简审批模式,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

不仅如此,“不见面审批”数字化政务平台的推行,让企业办事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产业布局上,首批26家央企总部入驻,迅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围绕这些央企总部,配套建设了产业链上下游专属园区,提供“总部+基地”一体化发展空间,打通了产业链条,促进了企业间的协同合作。

中关村科技园雄安分园的设立,为初创企业提供孵化加速服务,助力创新企业茁壮成长。

同时,建设2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设立1000亿元科技创新引导基金,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平台和资金支持。

在人才保障上,雄安新区推出“3+7”住房保障体系,3类人才房和7种补贴,给人才提供了全方位的住房支持。

人才公寓租金仅为市场价30%,购房还可享60%政府产权份额,极大减轻了人才的生活负担。

此外,实施“雄安英才”评定制度,为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最高500万元创业资助,鼓励他们在雄安大施拳脚。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雄安新区引入北京“双一流”高校分校,为当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建设3家三甲医院国际部,并实施“名师名医”引进计划,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让人才在这里安心工作、生活。

规划建设百个城市书房,打造15分钟文化生活圈,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交通方面,建设19分钟直达北京的高铁网络,规划4条跨省市地铁线路,设立城市候机楼直通大兴机场,让雄安与外界紧密相连。

在各方持续发力推动下,雄安新区的建设成果开始逐步显现,成功实现“三城”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

今日雄安

“三城”模式分为地上层、地下层和云上城。

地上层的智能交通和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京雄城际铁路全面运营,极大地缩短了雄安与北京的时空距离,成为人们出行的便捷通道。

智能化道路系统里,无人驾驶公交穿梭其中,不仅提升了出行效率,还为城市增添了科技感。

与此同时,地下交通枢纽实现高铁与地铁无缝衔接,人们在这里轻松换乘,畅行无阻,144公里长的地下综合管廊,就像城市的“动脉”,收纳各类管线,既保障了城市的平稳运行,又避免了路面反复开挖。

100万平米的地下空间,全面支持5G导航,5G网络和北斗定位系统在这里全覆盖,让地下空间的管理更加智能、高效。

在数字领域,云上城的数字孪生城市管理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

独居老人云守护系统投入使用,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老人的生活状况,一旦出现异常,便能及时发出预警,为老人的安全提供保障。

城市刷脸通行和支付系统也在逐步推广,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

产业方面,雄安新区发展得热火朝天,目前,200多家央企已落户,4家央企总部大楼已经完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装修。

中关村科技园雄安园区开园短短半年,就对接了2600多家企业,吸引了众多创新型企业入驻。

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基地也陆续建立,雄安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开始高效运行,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雄安新区常住人口逐步增加。

尽管目前尚未达到预期规模,但增长的趋势明显,许多年轻人被这里的发展机遇和创新氛围吸引,选择来到雄安逐梦。

在房地产调控上,雄安新区政策严格,有效地抑制了投机性购房行为,不过,由于住房需求的增加,部分区域出现“一房难求”现象。

如今,雄安新区的建设成果受到国际媒体的持续关注,成为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新名片。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城市发展领域的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更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相信在未来,雄安新区将继续保持发展的活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上观新闻——2024-06-15《瞭望·治国理政纪事|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样板”》

长城新媒体——2025-04-01《冀云长镜头丨雄安新区 雄姿新貌》

0 阅读:78

未央史默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