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旅游22——恭城瑶族自治县文物古迹

海琦看看旅游 2025-03-22 08:56:57

八、恭城瑶族自治县—荔浦县,有文庙、武庙、周渭祠、荔江湾景区、丰鱼岩、银子岩、银龙古寨等景区。有油茶及排散、柚叶粑、萝卜粑、船上粑、芋头糕等三十余种特色糕点。

有月柿节、油茶文化、关公文化、龙虎河灯、嘉会婆王、盘王、牛王、三江花炮等传统节日。

嘉会婆王节

关公文化节

1、文庙在恭城县城西拱辰西路4号,西山南麓,前临茶江。始建于明1410年,1560年迁今址,清1842年仿曲阜孔庙扩建。现存为1861年重建,有状元桥、大成殿、崇圣祠、忠孝祠、省牲斋、乡贤祠、昭文楼、尊经阁等。

棂星门构筑最精巧,上下梁间分嵌石匾,两面刻二龙抢珠、双风朝阳、拜相封侯、六合长春等吉祥图案。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门票20元。

武庙与文庙相距110米,始建于明1603年,清1720年重修,1862年再重修。有协天宫、前殿、正殿和后殿、东西厢等,雕刻非常细腻,建筑极其精美。

文武庙目前都是广西保存最完整的,联票40元。

周渭祠在县城东,建于明1478年,1723年重修,现存门楼、大殿、左右厢房,每年农历6月15诞辰有纪念活动。

湖南会馆在县城太和街,建于清1872年,现存门楼、戏台、正厅、后厅等。

2、乐湾村在县城西南9公里,1799年陈氏四兄弟由福建迁此,大屋建于1821-1902年。现存蕉冲村和中央村古民居、安乐和安仁堂、陈四庆和陈五福宗祠、5层炮楼等9处,面积约1平方公里。是桂北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客家围屋,布局讲究,装饰美观,工艺精细,彩绘、壁画、灰塑、木雕构件等保存较好,有明显的岭南特征。

陈氏大屋在村西南,有主楼、半月池塘、私塾,坐西朝东双层砖木结构,总体呈正方形。外墙高8米余,内宽44米,深51米,占地2244平方米。有南北门类似城堡,里面有3堂屋2天井48间房,包括磨房、石碓房、牲畜房及水井。其他几处大屋风格类似,规模稍逊。

陈氏宗祠俗称老祠堂,在村中央石板老巷的焦冲口,供奉乐湾陈氏开基始祖陈讳肇基公及以下十代神主,是各房的总祠。始建于清1832年,后多次扩建。三进有门楼、正殿、后殿,及厨房、天井等。

古樟林是清1830年为保护茶江河岸而植,现存800多株,最大胸径近2米、高32米。林里还有大量的竹子,村中有大面积的油菜花、向日葵。以上五处建筑都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3、杨溪古村在恭城县北18公里,西岭镇北部,村里以王姓为主,始祖是明朝从广东迁此,至今已至第26代,现存清朝建筑28座200余间,祠堂1座、牌坊1座、古樟树1棵、各类官方所赐牌匾10余块。王赐祥家三厅二井的贻谷堂是其中代表,有村东一门双节牌坊、王氏宗祠和诰封碑,清明节全村数百人都聚在祠堂里祭祖吃饭,还有祭祀盘王的瑶族传统文化民俗。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