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之地2》紧承《寂静之地1》的情节发展,父亲为保护家人牺牲后,母亲独自带领孩子们上路,继续面对残酷的生存挑战。
《寂静之地2》没有大人物、大场面,主要从小家庭与“声音猎杀者”怪兽周旋的角度,去描述一个全新独特的世界。影片中创意性的,对声音的高概念设定,便足够让观众嚼味无穷。一种没有视觉,对声音极其敏感的外星怪兽,以碾压人类的速度和力量,对发声源无情猎杀,“不许发声”成为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则,越安静,越恐怖,平常司空见惯的门栓开合声、玻璃碎裂声、踩断树枝声、物品掉落声,都变成了惊悚的来源。配合精心设计的双线、三线叙事,构建步步惊心的紧张氛围,精准拿捏观众情绪,给观众如身临其境般的观影感受,是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
“声音猎杀者”怪兽通过听觉攻击人类,而在现实生活中,早已有另一种怪兽,通过嗅觉和味觉攻击人类,两者如许相似,细思极恐。
一,毫无先兆,悄然来临
影片中:普通一家子正常的一天,父亲到超市买东西,儿子参加棒球赛,母亲带着儿女观看比赛,人群热闹嘈杂,陡然间天边一抹下坠的火焰,灾难刹那间降临,怪兽掀翻汽车,攻击路人......
现实中:病变来自于野味?来自于海鲜?毫无先兆,灾难刹那间降临,发热、咳嗽、乏力、不适,怪兽从内部攻击人类身体。
二,感官媒介,殊途同攻
影片中:怪兽体型高大,速度和力量碾压人类,听觉敏锐,一经捕捉到发声源,疯狂地扑近,以镰刀般的利爪将人体撕裂。
现实中:怪兽体型微小,肉眼难辨,从味觉摄入,经气息传播,从内部摧毁人类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三,规则重写,常态缓停
影片中:哪怕发出极微小的声响都会引来怪兽的攻击,人类从此进入寂静模式。怪兽令世界的规则发生改变。人类除生存以外的一切活动都被迫暂停,经济暂停、社交暂停、生产暂停、交通暂停......
现实中:怪兽能通过细微的气息飞速传播,影响千万人的健康。为阻止它的蔓延,人类从此进入口罩模式。怪兽令世界的规则发生改变。在对抗疾疫的当口,人们工作放缓,聚会、聚餐、扎堆活动暂歇。
四,蜗居生活,谨慎行事
影片中:母亲带着儿女,躲进废弃工厂的密闭金属空间里,冒着窒息的危险躲避怪兽。大儿子腿伤,小儿子氧气用尽,母亲不得不冒险出外搜罗药物、氧气瓶和生活用品,行动中异常小心,赤脚踮行,树枝怕踩碎,药瓶怕摔破,步步惊心。
现实中:为避免感染,人们尽量蜗居在家,减少出行。生活用品由家庭成员出外购置,行动中需异常小心,佩戴口罩不交谈,不接触,步步谨慎。
五,人兽共存,截源避险
影片中:人类以噤声为代价,暂时获得生存空间,怪兽无法尽歼人类,而人类也暂时没有找到直接有效的方法去摧毁怪兽,人类和怪兽以一种尴尬的局面共存着。此时一小撮人们发现了怪兽不善水的弱点,以水域断开与怪兽的联系,找到一个如桃花源般的小岛暂避。
现实中:寄居在人体的怪兽会变异,人类仍没有找到直接有效的方法去摧毁怪兽,人类和怪兽以一种尴尬的局面共存着。人们以国家/城市为单位,严把关口,通过隔绝感染源的方法,避免感染风险。
六,勇者无惧,奋起对抗
影片中:患有听觉障碍的勇敢女孩瑞根,发现了噪音能够对付怪兽敏感但脆弱的听觉器官,她不顾弟弟和母亲的反对,毅然上路寻找新希望。最后终以无线电广播增幅的噪音,击杀怪兽。
现实中:对付危害人类的怪兽,终会有勇敢的人们站出来。无惧生死,怀着崇高信念的白衣天使,为正义出征;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的疫苗研发人员,将安全带给千家万户。众志成城,战胜怪兽的日子不远了。
当我们静静地在影院里欣赏《寂静之地2》,揪着心跟从角色冒险,赞美电影的视听体验,庆幸怪兽只是虚拟形象而不是来自身边,却不知自己已经置身于一出庞大的现实灾难大片中,不可逃避地饰演着重要的角色,未知的结局还需要自己一点一滴的深入谱写。电影中步步维艰的生存困境,与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现实世界,并非不可叠合,引用《活着》的话提醒我们保持警惕: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