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上万亿高铁项目,不用中国高铁技术,采用锡纳拉集团,现在怎样

跳跳虎爱吃跳跳糖 2025-03-18 10:02:00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俄罗斯作为全球领土最大的国家,在轨道技术上一直处于“小白”的阶段,然而在最近,俄罗斯宣布了在今年建立高铁项目的计划。

原以为俄罗斯会选择拥有强大技术的中国,毕竟此前也有过合作,但令人意外的是,俄罗斯这次选择了自家的锡纳拉集团,并不是中国。

那么俄罗斯为何会这么做?该项目已经处于哪个阶段了?

中国曾与俄罗斯的合作

2015年的5月,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公告,表示要与俄罗斯企业共同完成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铁项目,这也是中国高铁第一次和海外的合作。

这个项目是俄罗斯在2008年的时候就有这个计划,并且这条铁路大部分位于高寒地区,中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十分丰富,项目总共有770公里,中国在短短的两年内就成功的让俄罗斯刮目相看。

而且高铁的时速为四百公里,已经是国际上最高的设计速度,根据测算,该项目的造价高达213亿美元,俄罗斯也是选对了人。

在2024年的时候,俄罗斯媒体还表达了对中国高铁的夸赞,毕竟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铁路网之一,遍布在各省各地,让每个中国公民都享受到了交通的便利。

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去年宣布了莫斯科至圣彼得堡的高铁项目,本以为又会选择强大的中国合作,但没想到这次俄罗斯选择了自己国家的锡纳拉集团。

俄罗斯的高铁项目

此次项目全长总计六百多公里,设计时速依然是国际最高标准,预计在2028年至2030年之间实现通车计划,将两个城市之间的交通距离缩短到两个多小时,预计造价为1.75万卢比,但俄罗斯对于这方面的经验几乎可以说是空白。

毕竟建设高铁可不是闹着玩,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工程,而俄罗斯虽然在武器方面有着很大的成就,但对于轨道技术,几乎还处于“婴儿”阶段。

就拿2024年的事故来说,在去年七月十五的时候,俄罗斯的火车就发生了事故,并且还发生在半夜,根据报道,火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脱轨,导致多人受伤,甚至还有人发布了火车冒烟的视频。

然而事故还不止一例,在七月十五的前一天,一辆九节的火车车厢也在行驶中脱轨,而其原因是因为道路发生了故障,导致很多乘客的列车晚点了。

在同月九日,一辆拉货物的列车在调车时脱轨,这场事故甚至造成了四十多人受伤,根据报道,事故原因可能是当日的暴雨把部分轨道冲走了。

这些事例足够表明俄罗斯把莫斯科至圣彼得堡的高铁项目交给锡纳拉集团是一个多么大胆的决定。

那么俄罗斯这么大胆的原因是什么?

背后的原因

锡纳拉集团表示将在2027年的时候给俄罗斯展示列车的原型,俄罗斯政府将斥巨资鼓励锡纳拉集团建立属于自己的厂家,在莫斯科至圣彼得堡之间建立14个车站。

俄罗斯把安全问题交给自己的原因也许是不想一直依赖于中国,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虽然中国的高铁建设技术已经非常的成熟,但俄罗斯自己迟早也要发展这方面的计划。

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俄罗斯认为自己国家掌握技术十分的有安全感,毕竟这也关乎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还能创造工作岗位,这比直接花钱买来要有用得多。

虽然前期可能会非常的慢并且非常的难,但这是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过的经历,在我国高铁技术成型之前,也是走过了很多艰难的日子,花费高昂的价格学习国外的技术,经过研究人员的不断攻克,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在今年的三月六日,根据圣彼得堡副市长基里尔波利亚科夫透露,莫斯科至圣彼得堡的高铁项目将在今年内开始动工,目前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一旦今年内经过俄罗斯专利部门的允许,就开始正式进入建设步骤。

这是俄罗斯自己国家建设的第一条设计时速超过二百五十公里的高铁项目,中途会途经俄罗斯的六个地区。

由于俄乌冲突的爆发,俄罗斯的很多铁路都已经停运,而这次的自己打造高铁项目的决心,很有可能成为俄罗斯在高铁建造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至于最后能够发展成哪种地步,还要继续观察。

信源:

原文登载于新华财经3月7日发布的关于“【环球财经】俄首条高速铁路圣彼得堡段本年度开工建设”

原文登载于每日经济新闻2023年8月18日发布的关于“莫斯科-圣彼得堡高铁项目将落地,通行时间预计缩短近两小时”

原文登载于界面新闻2023年5月29日发布的关于“俄铁公司计划建俄罗斯首条高铁,目标2027年拥有下一代高速列车”

原文登载于参考消息2024年11月15日发布的关于“俄媒:中国高铁对经济产生倍增效应”

原文登载于中国新闻网2024年3月15日发布的关于“俄罗斯首条高铁莫斯科至圣彼得堡项目开工”

原文登载于海外网2024年7月17日发布的关于“俄发生多起火车脱轨事故”

原文登载于环球网2015年5月13日发布的关于“中国企业中标俄罗斯高铁项目 造价达213亿美元”

原文登载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4年7月9日发布的关于“俄锡纳拉集团:俄罗斯首列高速列车计划于2027年生产”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