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考船现身在了澳大利亚南海岸附近水域,澳方声称“正在监视”。与此同时,就在这种关键时刻,中方直接送出了2句话。澳方具体说了些什么?中方又究竟送出了哪2句话?
据澳媒报道,不久前,有一艘中国科考船出现在了澳大利亚南海岸附近水域。而针对此事,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则公开声称,澳政府正在监视该船只,尽管该船只没有违反国际法,但他更希望其不出现在澳水域。

有专家分析称,从科学探索角度看,海洋科考是人类认知地球、探索海洋奥秘的重要途径。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气候有着关键影响的洋流等要素。中国作为海洋大国,积极开展海洋科考活动,旨在增进对海洋的科学认知,提升海洋科研水平,这不仅对中国自身的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球海洋科学知识的积累贡献力量。中国的科考船奔赴全球各个海域,从极地到热带,从近海到远洋,进行着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包括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领域的研究。这些科考活动是基于和平、合作、共享的理念,遵循国际规则,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海洋科学的进步。
澳大利亚在这件事上的反应,难免让人感到疑惑。既然中国科考船的活动符合国际法,那么澳方所谓“不希望其出现”的态度就缺乏合理依据。这种反应或许源于澳大利亚内心深处的战略焦虑。近年来,中国在海洋领域的发展迅速,无论是海洋科研能力的提升,还是海军力量的现代化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远航训练、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等,展示了中国维护海洋权益、履行国际责任的能力和决心。这些发展让澳大利亚感到不安,担心自身在地区海洋事务中的地位受到影响。

要知道,多年来,澳大利亚长期以来受美国战略影响,在国际事务中常跟随美国的脚步。在对华态度上,也难以摆脱美国的影子。美国出于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在涉华议题上频繁制造舆论压力,抹黑中国形象。澳大利亚在这种大环境下,公开地对中国的正常活动进行无端揣测,将中国科考船正常的科研活动与军事目的联系起来,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很显然,这种做法不仅缺乏事实依据,也破坏了中澳之间的互信氛围。
与此同时,就在这种关键时刻,中方直接送出了2句话。据悉,日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回应此事时,明确表示称,“作为原则,我想强调,中方一贯按照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在相关的海域从事正常的海上活动。希望澳方正确看待,不要疑神疑鬼,妄加揣测。”

中方所送出的这2句话,可以说是掷地有声、振聋发聩。澳大利亚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对中国科考船正常活动表达不当态度,这无疑是自设障碍,阻碍了两国在海洋科研等多领域本可开展的合作交流。未来,若澳大利亚不能摒弃偏见,纠正错误认知,势必会在国际合作中陷入孤立,错失诸多发展机遇。中澳两国本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无论是在海洋科学研究、环境保护,还是经贸往来等方面。澳方应尽快回归理性,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发展,以实际行动修复受损的双边关系,如此,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下,实现双方的共赢,携手为人类的共同福祉贡献力量,而非在无端猜忌中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