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梁,明朝辽东战神,抗蒙古、灭海西,战功赫赫,却因战略失误,反为努尔哈赤崛起铺路。这位戍边三十年的老将,究竟是明朝的钢铁长城,李成梁是明朝铁壁,还是亲手埋葬大明的掘墓人?

明朝建立后,北元蒙古长期威胁北部边疆,辽东镇作为九边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设立。
明朝为抵御北元蒙古,于洪武初年设辽东镇,辽东镇有严密的防御体系,防御体系自鸭绿江向西绵延千余公里(约两千余里)。
防御体系以城堡为依托,以军队为防守。以辽阳、广宁为核心,依托城堡群构建纵深防御体系。辽东城堡共设25卫、127所,额定驻军约9万。

明朝为抵御蒙古,自洪武年间设辽东镇,构筑千余里城堡防线,驻军9万。与此同时,戚继光在蓟镇推行“空心敌台”防御体系,跨墙建台,形成“台墙拱立,稚堞如齿”的立体防线。李成梁,作为辽东最后一任“铁壁总兵”,却未能借鉴戚继光的纵深防御理念,最终导致建州女真趁虚崛起。
李成梁是将门之后,却因家贫40岁才袭职。后得张居正提拔后,他开启镇辽30年的传奇生涯,成为明朝最具争议的戍边名将。
李成梁于隆庆至万历年间两度镇守辽东,前后历时三十年。
首次镇辽期间(1570-1592年,共22年),历经十次重大战役。第二次,1601年复任时已是古稀之年,又镇辽8年。

在明朝,蒙古分裂为鞑靼、瓦剌等部,其中鞑靼土蛮部对辽东威胁最甚。
1449年“土木之变”,蒙古瓦剌俘虏明英宗,然后攻打北京;1550年的“庚戌之变”,蒙古俺答汗的军队又打到北京城下。为此,北京修了外城。
据《明实录》记载,1449-1550年间蒙古大规模犯边达37次,平均每2.7年一次,辽东镇军费开支占明朝全年财政收入1/5。
隆庆年间,俺答汗娶其外孙女三娘子(学界对此亲属关系存疑),他们愿意同明朝和好,定了“隆庆和议”。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俺答汗死后,他的儿子娶了三娘子,他的儿子死后,再嫁给他的孙子。这样,明朝和蒙古俺答部二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正当李成梁全力压制蒙古时,另一股势力悄然壮大——海西女真的频繁犯边,迫使明军不得不分兵应对。
李成梁镇辽期间,五次大败土蛮部,1581年更击溃十万蒙古联军,解京师之危,获封“宁远伯”。然而,当他全力压制蒙古时,女真势力已悄然壮大……
万历初年,张居正执掌内阁中枢期间,着力强化北方边防体系。他任命李成梁总制辽东军务,委派戚继光蓟州防务,形成“西戚东李”的防御格局。
后来,土蛮汗去世,另外一个重要的蒙古族首领也死了,蒙古各部矛盾纷争,互相倾轧,逐渐走向衰落。
但不久女真的势力又抬头了。尽管李成梁成功削弱海西,却忽视了建州女真。

明代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对辽东构不成威胁。但对辽东影响较大的是海西女真。
海西女真主要分为四部——叶赫部、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叶赫部和哈达部。所以,李成梁用兵的重点就指向了叶赫和哈达。为此,李成梁对叶赫和哈达进行了三次重大的军事打击。
第一次,设“市圈计”。
“市圈计”(明代史料中无此专称,为后世概括)。
李成梁三次重创海西女真:1583年设伏诛杀叶赫贝勒,1587年击溃哈达部,1588年再攻叶赫。然而,他全力打压海西时,却放任建州女真整合——努尔哈赤正借此机会统一各部。
此计借鉴汉代马邑之谋,以互市为饵诱敌入围,据《万历武功录》载,此战斩首1180级,创万历朝单次歼敌记录。

第二次,肢解哈达联盟。
1587年,作为海西女真中最早接受明朝册封的部落,哈达部鼎盛时期控弦之士逾万,掌控开原广顺关贡道,成为明朝实施“以夷制夷”政策的关键支点。
自从万历十年(1582)王台病逝后,其九子陷入继承权争夺。叶赫贝勒清佳砮趁机策动王台第五子孟格布禄叛明,许诺平分敕书三百道。试图构建南北夹击辽东的军事同盟。
1587年,李成梁的战术反应,就是辽东巡抚顾养谦,精选降夷200为尖兵,利用其对哈达地形的熟悉,夜渡三岔河突袭富尔佳齐寨。

第三次,打击叶赫。
叶赫贝勒清佳努和杨佳努被明军计杀后,据《清太祖实录》应为:清佳砮之子布斋、杨佳努之子纳林布禄,分别袭为叶赫贝勒,元气日渐恢复,军力日益强盛。
1588年,李成梁率兵攻打布寨和纳林布禄,遇到叶赫东城与西城的贝勒和部民的坚决抵抗。
1601年,李成梁决定弃六堡,强迁数万百姓,致辽民死伤流散。而同一时期,戚继光在蓟镇不仅未收缩防线,反而增筑1400余座空心敌台,每台驻兵50-100人,形成“军以台为家,内有薪水芻粮之备”的长期驻防体系。
李成梁和戚继光的退守政策,恰似龟蛇两态:李成梁如蛇主动出击却失其穴,戚继光如龟坚甲深藏而固其守”。
最终使建州女真势力扩张至鸭绿江。

“六堡百姓'哭声震野,僵仆相属'(《满文老档》原记)。
而且部分逃入建州,被努尔哈赤收编。使建州势力扩张至鸭绿江,明辽东防线倒退百里。努尔哈赤趁机吸纳逃入的辽民,壮大军事实力。
由此可见,李成梁守辽期间,一个拳头遏制蒙古,另一个拳头打击海西,都取得了重大胜利。经过三次重大军事打击,海西女真遭到重创。
1615年,李成梁90岁卒。他的弟弟李成材,做过辽东的参将。其子如松、如柏等九皆任总兵,形成以李氏家族为核心的军事集团。
据野史传闻,李如柏娶舒尔哈齐之女,侧面反映李成梁与建州的微妙联系。
李成梁遏制蒙古、打击海西,并纵容建州、放弃六堡的结果,却出现了新的历史变局。
当明军主力消耗于压制海西时,建州女真在权力真空下悄然整合。

李成梁镇辽前后长达30年,立有大功,封伯建坊。但其“重蒙轻女真”的战略偏执与“养寇固位”的边军痼疾,反而催化了女真政局生态剧变。
李成梁双拳出击:北拒蒙古、东压海西,看似稳固边防,实则埋下隐患。相比之下,戚继光在蓟镇采用‘车步骑营’协同作战,战车结阵阻骑兵,火器远程压制,步兵持拒马器近战,形成多层次防御体系。李成梁的战术胜利缺乏类似系统性规划,终为明末巨变埋下伏笔。
李成梁虽意识到女真威胁,但其“扶弱抑强”的策略:打压海西女真后,建州女真如何借机整合。
《明经世文编》中叶向高奏疏:“成梁之策,犹养虎以制狼,而不知虎将噬主。”
李成梁的战术胜利延缓了蒙古威胁,但其对建州的纵容与边防收缩,客观上为努尔哈赤崛起创造了地缘条件。

李成梁用30年打造辽东铁壁,却因“重蒙古、轻女真”的战略短视,亲手为努尔哈赤扫清障碍。1615年李成梁病逝时,努尔哈赤已整合建州五部、吞并哈达,控弦之士逾六万,恰是九年前辽东边军总数的三分之二。9年后,萨尔浒之战爆发,明朝的丧钟就此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