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门下令成立“除奸队”,坚决消灭台独分子,洪门究竟是什么组织

悦已享流年 2025-03-24 12:01:42
前言

近日,神秘组织“洪门”发布公告,宣布成立专门“除奸队”,对台独分子发出“坚决消灭”的警告,引发两岸舆论热议。

这个成立于明清之际、人数超千万的古老组织,一纸江湖追杀令竟让赖清德紧急升级安保,增加车队、加装防弹钢板。

这支曾资助孙中山革命、抗日战争期间组建敢死队的组织,如今遍布全球,年营收高达600亿美元,俨然成为华人世界的隐形力量。

洪门为何能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他们对台独分子发出的“江湖追杀令”,到底能发挥多大的威慑作用?

追杀令惊动台北城

2024年春天,一份盖着朱红印章的公文悄然在网络流传,发布者是鲜有人知的“中国洪门促进会”,内容却掷地有声:即日起成立专门“除奸队”,对台独分子实施“坚决消灭”,这份现代版的江湖追杀令,措辞之严厉令人咋舌,直指台独分子“死路一条”,洪门这把尘封已久的古剑,不经意间出鞘,立刻引爆两岸舆论。

消息传到台北,赖清德办公室顿时乱作一团,安保措施升级如临大敌,出行车队从三辆迅速增至七辆,住所外墙仓促加装防弹钢板,就连日常饮食都要专人试毒,这一系列如临大敌的举动,恰似惊弓之鸟,暴露出其内心的不安与恐惧。

为何一个民间组织的声明能让台当局如此紧张?这源于洪门过往的“战绩”,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洪门便对李登辉发出过追杀令,通过地下钱庄向东南亚雇佣兵悬赏百万美元,直接导致其取消访美行程,更为离奇的是,2000年陈水扁就职前夕,其官邸竟收到装有子弹的洪门“黑帖”,上书“叛国者死”四个血字。

洪门向来言出必行,不打无准备之仗,近年来,他们通过高科技手段锁定台独金主,使其大陆资产缩水超9亿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安全分析人士透露,洪门在台湾岛内也有多处堂口,民进党内部据称也有洪门背景的官员,这种里应外合的态势,足以让任何台独分子寝食难安。

洪门针对台独分子的“消灭令”发布于赖清德就职当天,正是对其“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言论的直接回应,洪门行动代号取自明太祖年号“洪武”,分“青龙”、“白虎”、“朱雀”三队,分别负责情报、舆论和清除任务,这种严密的组织架构令人想起庙堂之上,江湖之远,两股力量正在围绕台海问题形成奇妙的呼应。

血酒盟誓四百年

洪门的起源如同一团迷雾,历史学者争论不休,主流观点认为,其前身是1655年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明远堂”,当时郑成功以“反清复明”为旗号,招揽明朝遗臣、江湖侠客和商贾,成员相见时需做“拉衣领、露三指”的暗号,象征天地人三才,一个简单的手势背后是家国天下的誓言。

另一种说法则追溯至福建南少林,据《钦定剿平粤匪方略》记载,康熙年间清军围剿南少林,五位武僧流亡至福建云霄高溪庙,以庙中“洪”字匾额为名,创立了天地会,这个分支后来成为洪门重要源流,由此一个武林秘密扩散为席卷天下的庞大网络。

江湖上流传着一个传奇人物,陈近南,被尊称为“为人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这位洪门传说中的总舵主,既是南明东宁总制使,又是创办“汉留”群体的开山祖师,他的名字成为洪门弟子口中的传奇,如同一面无形的旗帜,在清朝的血雨腥风中引领着无数义士。

想入洪门,绝非易事,新成员必须通过“三刀六洞”、“喝血酒”、“过桥”等仪式,证明对组织的忠诚,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斩凤鸡”仪式,斩白鸡头、滴血入酒,然后众人共饮,鸡血与人血交融,象征着血浓于水的兄弟情义,也是为纪念南少林惨案中牺牲的同门兄弟。

随着时代变迁,这个地下组织开始谋求转型,190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门分支“致公堂”,被册封为“洪棍”(元帅),仅美洲洪门就为辛亥革命募集超过20万美元,显示出惊人的组织动员能力和经济实力。

1923年,五洲洪门大会在旧金山召开,确定了将“洪门致公堂改为中国致公党”的基本框架,标志着洪门从地下走向公开,从江湖走入政坛,这一转变堪称破茧成蝶,保留了血性忠义的内核,却披上了现代政治的外衣。

黄花岗起义期间,洪门为孙中山筹集15.72万元巨款,这在当时堪称天文数字,从街边小贩到富商巨贾,无一人选择藏私,这种倾囊相助的精神令人动容,而当九一八事变爆发,洪门各分支再次展现其爱国本色,无数海外侨胞在洪门号召下回国参战,用行动证明了“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古训。

千万兄弟遍全球

时针拨到今天,洪门这棵古树已茁壮成林,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成员数量已突破千万大关,分支机构如蒲公英般散布在美国、加拿大、澳洲和东南亚各国,形成了一张无形的华人网络,北美致公堂控制着60%的唐人街餐饮物流,港澳“三合会”则深耕地产金融,就连缅甸果敢的洪门分支竟也拥有私人武装,这种无处不在的渗透力,堪称华人世界的地下长城。

商业上的成就更是令人咋舌,洪门关联企业每年创造约600亿美元的营收,相当于蒙古国全年GDP,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商界大佬的默契配合,一个眼神、一次握手,便能决定价值连城的生意往来,让西方跨国公司望尘莫及,这种独特的商业生态系统,既是传统帮规的现代演绎,也是中华商道的另类传承,不经意间已成为挑战西方经济规则的另类力量。

更值得一提的是,洪门在海外华人社区扮演着类似“一站式服务中心”的角色,从新移民安置到商业纠纷调解,从传统节日组织到华文教育推广,事无巨细,无不参与,唐人街牌坊上挂着“天下为公”的牌匾,正是洪门与孙中山渊源的象征,也是其价值观的直观体现。

2008年汶川地震后,洪门各分会迅速动员,短短两周内就筹集了3200万美元的救灾款项,比某些小国的政府援助还要慷慨,莫名地让人感慨于这种血浓于水的情谊,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洪门更是组织了多批次医疗物资援助,不分大陆台湾,只要是炎黄子孙,皆在其援助范围之内。

洪门创办的华文学校和文化中心遍布五大洲,每年资助数千名华裔学生回中国大陆和台湾交流学习,致力于在海外华人中维护文化身份认同,有趣的是,这些学校教材中的中国历史课,对郑成功、孙中山、抗日战争等内容着墨颇多,似乎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某种家国情怀。

2023年,洪门组织高层应中国致公党邀请访问大陆,双方达成多项促进统一的共识,这次看似普通的访问背后,是两岸关系中一股不容忽视的民间力量,这些看似散落各处的华人团体,实则如同一张无形大网,以血缘、文化和共同使命为纽带,构成了跨越国界的中华大同社区。

山头议事定乾坤

洪门这座看似松散的江湖帝国,内部却有着严密如铁的组织结构,传承数百年的“龙头大哥”领导制至今仍在沿用,全球各分会保持相对独立,但重大决策必须经过“山头议事会”讨论,这种既分散又统一的治理模式,活脱脱就是古代军阀割据与中央集权的奇妙结合,成员层级分明,从“堂外人”到“入门弟子”再到“核心兄弟”,权限与责任依次递增,像一座金字塔般稳固而神秘。

洪门早已将传统帮规与现代法律巧妙融合,对内部成员有着不近人情的纪律约束,尤其在涉及国家和民族利益方面绝不姑息,宁杀错不纵贼的铁血作风,在现代法治社会中颇显另类,这些规矩看似守旧,却为洪门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独特性提供了“免疫系统”,让其不至于被西方价值观同化。

在两岸关系中,洪门扮演着微妙的角色,大陆方面,洪门以民主党派“中国致公党”身份参政,其成员王钦敏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政商通吃,而在台湾,洪门却被当局定性为“犯罪组织”,但讽刺的是,其高雄分会却公开悬挂“忠义救国”牌匾,光明正大地表达爱国立场,2016年台湾警方搜查洪门堂口时,竟发现其香案上供着毛主席像,两侧对联写着“一统山河,四海归心”,让前来执法的警察哭笑不得。

对待台独势力,洪门态度鲜明,在他们眼中,国家统一是不可动摇的“底线”,台独分子的行径与历史上的“汉奸”别无二致,2024年发布的公告被视为给台独分子的最后通牒,其坚决程度令人想起“得罪了天下可以活,得罪了洪门没有活路”的江湖传言。

洪门的信息战手段堪称一流,2020年,某“港独”分子在社交媒体晒出台独旗帜后,仅48小时其家族在内地的茶叶生意便被曝光偷税漏税,幕后推手正是洪门黑客组织,一位台湾安全部门人士苦笑着表示:“这些老家伙看起来土里土气,手段却比网军还狠”,不得不承认这支古老组织已完成数字化转型,远比外界想象的更具现代性。

在大陆与台湾的历史纠葛中,洪门如同一条不断游走的巨龙,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深海,却始终未曾改变其守护中华正统的初心,正如其《海底册》开篇所言:“日月星辰,照我赤心,山河破碎,洪门当立”,这种近似偏执的坚持,在当今功利主义盛行的世界里,显得尤为珍贵。

结语

从郑成功到孙中山,从抗日战争到现代社会,洪门作为民间力量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这个曾在历史转折点挺身而出的组织,如今再次展现其对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在官方外交与民间力量的协同推进下,祖国统一大业必将水到渠成,值得思考的是,非政府组织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民间力量与官方行动如何形成互补?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