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遭围攻:对中国,我们压根就没战略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
4月8日的美国国会山弥漫着焦躁气息。当贸易代表格里尔站在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听证席时,他面对的不仅是两党议员的连环质问,更像在经历一场政策失灵的审判。这场持续三小时的听证会,意外揭开了白宫关税政策的遮羞布。
国会山上的混乱时刻
“我们和中国较劲,手里却连张路线图都没有!”民主党参议员怀登拍着桌子质问格里尔。这位贸易代表刚吹嘘完“近50个国家正与我们讨论互惠”,转眼就被自家议员戳破真相——原来所谓“对等关税”战略,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临时拼凑。
连共和党人都坐不住了。北卡罗来纳州的蒂利斯议员急得直挠头:“要是这招不灵,我该找谁算账?”他掰着指头数落:汽车零件厂停工、大豆烂在仓库、股市三天跌掉半年涨幅...这些烫手山芋现在全砸在选民头上。
数字背后的民生账本
格里尔嘴里“必要的阵痛”,落在老百姓身上就是实打实的压力。沃尔玛货架上的中国产电饭煲,价格牌从49美元跳到了79美元;俄亥俄州的汽车工人发现,工厂采购的中国产螺丝钉突然断货,整条生产线被迫停摆。更糟心的是股市——自打关税政策落地,普通美国人的养老金账户已缩水近两成。
中国反制的三重杀招
当白宫还在打嘴仗时,中国的反制组合拳已精准命中要害:
对等加税34%直击波音飞机和大豆出口
跨境电商逆势增长38%,硬生生在关税壁垒上撕开新通道
这些动作可不是临时起意。早在2018年贸易战初期,中国就布局多元化市场,如今对美出口占比已从19.2%压到14.7%。说白了,美国市场对中国来说早不是离不得的饭碗。
全球产业链的真实博弈
洛杉矶港堆积如山的空集装箱,与上海特斯拉工厂45秒下线一辆新车的场景形成讽刺对比。更让美国尴尬的是,被他们视为“自家后院”的墨西哥,如今正成为中国商品转口的中转站。那些加了104%关税的中国电动车,换个马甲从墨西哥进来照样畅销。
经济规律的无情打脸
特朗普团队原指望靠关税填补财政窟窿,现实却狠狠打脸。彼得森研究所测算,新关税将推高美国通胀1.5个百分点,相当于每个家庭年增4700美元开支。更扎心的是,原本要打击的中国制造业,反而在东盟、非洲市场打开了新天地。
历史的警示与现实的抉择
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全球贸易崩盘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如今中国与RCEP伙伴的贸易额逆势增长21%,东盟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当白宫还在幻想“制造业回流”时,德国汽车巨头、韩国半导体企业早已把新工厂建在了中国。
这场听证会暴露出美国贸易政策的致命伤——既要打压中国,又离不开中国制造;既要维护霸权,又舍不得真金白银。就像华尔街大佬阿克曼吐槽的:“这疯子正在拆自由市场的台!”而中国商务部那句“奉陪到底”,背后是41个工业大类的底气,是207个中类产业的韧性,更是看清了贸易霸凌终究敌不过经济规律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