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红透网络的,来自台湾的“粉红芭乐”备受推崇,口感像奶油一样丝滑、绵软、香甜,具有独特的香气,被称为水果界的“奶油蛋糕”。

这台湾芭乐其实就是其学名为大家平常说的番石榴,属于桃金娘科番石榴属。在惠州叫做“拔诶”,在广东则有着“拔仔”、“卜仔”、“番稔”、“广东石榴”等多种称呼。这种植物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均有栽培于庭园、田埂和野生在旷野。
所谓的“粉红芭乐”,其实就是红心拔,其佼佼者,就是一款胭脂红的番石榴,是比较名贵的品种,大体等于荔枝中的桂味或榴莲中的金枕这个等级。果肉红如玛瑙,口感软糯甜滑。

还有一款名为“鸡屎拔”的番石榴,虽然名字不够雅致,却同样拥有香甜软糯的口感和粉色的果肉,吃完后手有余香,令人回味无穷。但遗憾的是,这个品种如今已濒临消失。

然而,大概在2000年前后,这些曾经备受喜爱的惠州番石榴品种,逐渐被质地较硬、绿色的番石榴所取代。理由居然是这些番石榴,太软了,不方便运送为由换上了如今市面上绿色的番石榴,这种番石榴,叫翡翠番石榴,以其洋梨形的果形、白绿色的果皮和厚实的白色果肉,虽然甜度稍淡,口感也不太好,却因其肉质较硬、便于运输而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种转变,无疑是对惠州农业、本土番石榴多样性的一种损失。这套路像极了当年可乐为了打入中国市场,以及当年调和油为了取代花生油的骚操作。
我们不禁感到惋惜,那些曾经以其独特风味和柔软口感赢得人心的番石榴品种,因为运输的便利性而被边缘化。台湾的水果八成原种都是产自广东,如今却“出口转内销”又打回来了。这不知道是好气,还是好笑。
有时候觉得这些水果,不仅仅是水果,更是承载着地方文化和记忆的载体。在追求效率和便利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本土珍贵的传统品种,让它们继续在水果的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