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赛红率领呼家将回兵木兰关,庞龙庞虎不知天高地厚称孤道寡!

伯芳评文化 2024-06-03 02:00:32

来到帐外,呼延庆说:“贤弟,你拉我有何话说?”孟强说:“小弟不为别的事。想当日在野熊川,把金头女许配给我,指望能成就亲事,因为攻打八宝城,没有功夫,便放下了。”

“谁知擒了侬智高以后,此事竟一字不提。那时我就要与哥哥商议,不料又来了那道混蛋圣旨,又要兴兵擒拿侬智高的女儿。如今此女也归降了,还有什么事情?”

“自古道,成就人的婚姻,是天下头一样好事。我如今央烦兄长,你只当积了阴功,在公主面前提提这桩事,完成了这件事,你恩重如山,小弟没齿难忘。”

呼延庆听了,原来他想成亲,把嘴咂了哑,说:“贤弟,有句口头语儿说得好,叫做马尾穿豆腐,提不得。”孟强一听着了急,忙问:“为何提不得?”

呼延庆说:“贤弟,也是你命中该婚姻迟滞,赶的不凑巧。方才姨母与侬艳花提亲,她若是应允了,就在营中完姻。我在旁边只用一句话,就携带着你也完了心愿。”

“谁知此女虽然应允了亲事,还要等到了汴梁,见了她父亲才肯成就。人家都不心急,我怎好与你提起?况且眼下就要撤兵,大家回朝心盛,难道等你完了亲再走不成?”

“俗话说,有了好官儿不愁做,金头女既然许配了你,到底是你的,奉劝贤弟他性儿耐一耐,等到了汴梁再完姻也不迟。”几句话说得孟强哪着嘴不作声了,二人又归大帐,到宴席前坐下。

众人正在饮得高兴,报事军校来到呼守用身边,说:“启禀驸马爷,有镇守八宝城两家王爷,差遣平章带领齐平山袁寨主手下头目前来下书。”

呼守用听了,还未来得急开口,呼守信就说:“兄长,齐平山的头目怎能到此?其中定有缘故!”吩咐报事军校,快把下书头目带进来。下书的头目进帐跪倒,李能一见认得,名叫林远,便向:“袁寨主可好么?你且起身回话。”

林远站立起来,说:“启禀李寨主,袁寨主如今在木兰关上。”呼守信听了暗暗吃惊,问道:“袁寨主不看守山寨,到木兰关有何事情?”

林远说:“说来话长了,袁寨主有书信在此,一看就明白了。”说着从怀中掏出书信,双手奉上。呼守用兄弟二人拆开,一同观看,上写着:

齐平山袁智三顿首,亲笔密写信一封。寄与呼门贵昆仲,还有同盟李长兄。今有兵部黄文丙,勾引夷明他外甥。庞龙庞虎借人马,要在木兰扎下营。挡住回去要路口,实指望不叫呼家回东京。

你的冤仇不能报,奸贼权且免灾星。幸喜老天相保佑,齐平误认是夷明。袁智错认为全义,双双入了我牢笼。将错就错把狗子哄,虚情假意献殷勤。

现如今被我诓到木兰高关上,犹如飞鸟入网中。若是拿住艳花女,早撤人马莫消停。兵过木兰无阻挡,好把庞家狗子捉。此书一到休迟滞,平定西凉撤众兵。

呼守用兄弟看完书信,交与众将观看。众将无不欢喜,都拍手称快,说:“此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庞文的两个狗子竟误入齐平山中。如今袁寨主把他们诓到木兰关,果然是鸟入樊笼,插翅也难飞了。”

呼守用见众将欢跃,还有一丝不安,说:“虽是如此,但只是没有撤兵的旨意,只怕难以动身!”呼延庆听了不以为然,说:“父亲,你胆太小了。那一道圣旨写的明白,说是拿住侬艳花方许撤兵。如今侬艳花已降宋,还不撤兵,等待何时?”

呼守用说:“你年幼无知,这旨意并未说擒住侬艳花后即刻撤兵。如今若是撤兵,恐奸贼参上一本,拿着个错儿,说我等无旨擅自撤兵,又要惹一番麻烦。必须再请一道撤兵的圣旨,才好放心。”

孟强、焦玉一听还要等,可就不耐烦了,孟强说:“大伯父,既然还得请圣旨,不知得等到何时?我们思念母亲的心急如烈火,哪里等得?如今侬艳花已经归降,西凉皆已平定,料来无事了。我们且暂别你老人家,先走一步,回家探母去。”说完,拉着焦玉就要走。

两边的都督、平章与那些随征众将见孟强二人要走,也纷纷说:“二位小将军有思母之念,我等岂无思乡之心? 既然西凉平定,不如就此散了伙,都奔家乡去吧!”众人纷纷乱乱,嘟嚷着要走。

赛红公主听了,从帐内走了出来,说:“你等且莫着急,我自有主意。”说着把袁智的书信要了过来,看了一遍,说:“驸马,你的主意差矣!木兰关乃咽喉要路,如今袁寨主在那里,可以里应外合,过了关去。”

“若是等圣旨到了再撤兵,耽误了时候,黄文丙现掌兵部之权,要是从别处调来一支人马,守住那一座吊桥,不但庞龙庞虎漏网,你我想回汴梁,恐怕插翘也难飞过去。事不宜迟,早早撒兵。先过木兰关,擒住庞龙、庞虎,将他俩做个把柄,带领人马回转东京。”

“仁宗天子没话讲便罢,若是听信谗言,我等先杀了庞贼,报了冤仇,然后回到塞北,强似困在西凉。我的主意已定,不必再讲。”说完吩咐林远说:“你速回到木兰关去,拜上袁寨主,让他依计而行!”说完,又对林远附耳低语了一番。

林远答应一声,离了大营,回木兰关去了。赛红公主令两员偏将,叫他们速去八宝城,告诉两位王爷,把人马点齐,见大军一到,一同起程。

一切准备停当,公主传令拔营。三声炮响,三军起程。因怕事迟出变化,万一木兰关被阻,难回东京,所以,两日的路程并做一日行。众将兵归心似箭,一日行走上百里亦不劳累。

这一日,大军进了八宝城,玉真王与火葫芦王早已点齐人马,与大军兵合一处往木兰关进发。离了八宝城,进了野熊川,剪子口就在前面。三军兵将无不快走,眼见着离木兰关不远了。

且说林远先回到了木兰关,到总兵府见了袁智,把呼家父子在白狼山招降了侬艳花,即日兵撤回木兰关的事告诉一遍。

又说:“公主有言,叫多多拜上袁寨主,务必拿住庞家两个狗子,要寻他们的作反把柄,日后见了圣主好做见证。”袁智想了想,拿定了主意,想法引诱两个狗子造反,就可拿住他的把柄了。

袁智让林远去歇息,便来庞龙、庞虎的住处,说:“二位国舅,你我领兵到此,将近一月,虽然把住了木兰关,挡住了西凉的归路,但呼家至今也没有撤兵的信息,不知等到何时?”

“小弟原是母舅相嘱,本当效力,但是带来的喽啰不满足,终日议论纷纷,说我们抛妻别子到边庭,指望国另称孤道寡,成就大事,众人口后也争个大小前程。”

“谁知到此处,国舅仍然是国舅,纵然跟他一百年,我们照旧还是喽啰。不如早些散了吧!小弟见众人心活意动,想法暂时安抚住了,连忙前来与二位国舅商议。”

“国舅前日既然私离了汴梁,又与我们落草之人结交,这件事未必不传到东京,造反二字似乎难以洗清。依小的愚见,趁众人有意拥戴,不如就此称尊。一来众人宾服,好同心携力把呼家拿住。二来果真有洪福,大家杀进东京,做一日朝廷,强似做百年国舅!”

庞龙听了,心中犹豫不决,这不是小事,弄得不好,要祸灭九族。庞虎见庞文不言语,说:“哥哥,还有何二心不定的?如今就象骑上虎背一般,难以下来了。既然全寨主有些美意,我们就称起皇帝来吧!”

庞龙琢磨一会,心想,如今也是回不去汴梁了,反就反了吧,万一真做成了皇帝,也不枉为人一世。可是一想也不那么容易,说:“要做皇帝,也要有个皇帝的模样。如今冲天冠、龙袍玉辇样样全无,如何做得皇帝?”

庞虎说:“这都不难!咱妹子从前曾把皇帝妹夫的冠袍服履藏下两套,给我拿到府中。前日起身时,我都带来了。”说完,起身到后堂把两套衣冠取了出来。先叫庞龙穿了一套,自己也穿了一套。

两个狗子把冠袍带履都穿上,袁智在对面仔细观看,只见,一样冲天冠两顶,黄袍绣着五团龙。腰束两条红丝带,茉莉皂靴足下登。

袁智看了,心中暗暗欢喜,这两个倒运的狗子,你俩违律私逃,又结交草寇,已是犯了重罪。如今又擅自兴兵战反,死罪难逃!又有天子的龙袍龙冠做把柄,你就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不说袁智在心中暗骂,忽听庞龙庞虎问道:“全寨主,你看我兄弟俩个打扮起来,象不象个皇帝?”袁智听了,满口夸奖,说:“二位国舅,合该有这段洪福!怎么这么巧就有这两套衣冠,打扮起来,活脱脱的就是两个皇帝!既做了皇帝,还是先起个国号为好!”

庞龙听袁智一恭维,更不知天高地厚了,说:“国号还不好起!我就称作兴龙灭宋大皇帝。”庞虎见哥哥有了国号,他也不甘落后,说:“我就排下来吧,我就称做兴虎灭宋二皇帝。”

袁智一心纵容,专拣好听的说,说:“这个国号甚是响亮,还须写起两杆黄旗,扯在城头上,迎风招展飘扬才好。”两个狗子更是乐意,一齐说:“全寨主真乃文武双全,想的如此周详。”吩咐家将下去做两面黄缎子旗来。家将答应一声,去做旗帜去了。

家将去了一刻便回来了,送上两面黄缎子大旗。庞虎说:“大哥的字写的好,这旗上的字就你写吧!”庞龙叫家将研了墨,取来一支大笔,把旗铺开,提笔醮饱了墨,鬼使神差,每面旗上各写了七个大字,一面写的是:“先灭呼家后灭宋”,另一面上写的是,“推倒老赵让老庞”。

庞龙写完,吩咐把两面黄旗扯在城上。庞龙对袁智说:“全寨主,我兄弟二人如今就可称孤道寡了。寡人封你为出将入相保驾将军、兵马大元帅,一字并肩王。”袁智假做欢喜,说:“多谢二位皇帝龙恩!”袁智见他二人都在兴头上,更是推波助澜,加意奉承。

这一日袁智把众将聚齐,说:“你等听我吩咐,如今二位国舅自己称尊,要夺宋朝的天下,你们以后称二位国罚为大万岁爷、二万岁爷。”众将一声答应。

袁智又向两个狗子说:“启奏二位万岁,不知呼家人马几时撤兵,为臣欲遣差出关探听,君臣好早有防备。”庞龙说:“依卿所奏,差人前去探听。”

庞虎接过来说:“卿家,以后打听什么紧急军情,不必启奏,许你便宜行事。”袁智听了,正中下怀,说:“谢主龙恩!”说完就退了出来。

回到自己的住处,拿出文房四宝,要给呼家父子写封书信,通报纵恿庞家兄弟称孤道寡之事。还没提笔,军校来报,说:“启禀大王,有延安府杨元帅差人送书来了。小的们恐怕真假难辨,只接了书信,下书人还在关外伺候,立等回音。”说完把杨元帅的书信递上。

袁智拆开,见上面写着:“袁将军如面,久仰足下义勇双全,可敬可贺。昨日闻听庞家二子误入贵山,将军把他诓上木兰关,恰似鸟入樊笼,不能高飞。前者犬子文广送来侬智高血书,立即差人星夜送至白狼山,至今未见回音。但不知呼家父子何日撤兵,乞赐回音,好在木兰关接应。杨宗保顿首。”

袁智看了杨元帅的信,心想,虽然庞龙庞虎有了作反的把柄,但还缺少个硬根子见证。杨元帅乃世代功臣,何不烦他做个硬证?

拿定主意,提笔给杨元帅写书信一封:“齐平山草民袁智,回书叩拜老元戎。呼门父子已大获全胜,依艳花投降归了宋营。如今撤了兵和将,离了西凉八宝城。庞贼已入我圈套,撺掇他关内造反加罪名。龙袍加身黄旗扯,狗子个个称寡人。此书恳乞老元帅,木兰关下早扎营。共拿庞家二狗子,我这里放来你那里擒。件件桩桩有把柄,好叫庞贼认罪名。”

写完密封,把军校叫了进来,说,“这是回书一封,赏银五两,打发来人速速回去。”军校接过书信、银子,送出城去。

打发走军校,袁智又写一封书给呼家父子,信中呱咐,大兵到了木兰关下,须要假意迎敌。对阵之时,自然有话说。写完将林远唤了进来,仍然命他前去迎着宋兵大队去下书。林远接过书信,连忙出了木兰关。

走了二日,就见前面尘埃腾空,千军万马迎面而来。林远紧催坐骑,直闯大队行营。马至队前,头哨军兵拦当,说:“你是什么人?胆敢擅闯行营!”

林远说:“我是袁寨主差来下书的。”前哨把他领到呼守用的马前,林远递上书信。呼守用看了一遍,说:“知道了,你速速回去,拜上袁寨主,就说大军明日抵关,千万不要走了两个狗子!”林远答应一声,扳鞍上马,回转木兰关。

呼守用传令,快速进兵,明日抵达木兰关。三军闻令而动,加快了行程。第二日晌午,看见木兰关就在前面了。呼守用传令三军就此扎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0 阅读:8

伯芳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